第83章 钟声 (第2/4页)

这未免也太离谱了点吧!就连昔日的“倾位者”和“原初之王”也只是知道“太上”曾存在过,但并不知道祂们的具体情况——纵使真神全知全能,亦无法知晓,那些信息被一直超乎理解的东西给“藏起来了”。

那东西难以用已知的任何语言描述——不,根本没办法被描述出来!先不说格位的问题,很多事一旦说了出来就必定和“逻辑”扯上关系,无论是否违背逻辑都会被“全知全能”击溃。

还有就是格位问题,就像《道德经》里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其开篇之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反映了道家对于宇宙、自然以及人类认知的独到见解。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话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1. 道的本质不可言传:“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宇宙的本源和根本法则,是一种超越言语、概念和形式的存在。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即真正的“道”——宇宙的根本规律或真理——是无法完全通过语言和概念来表达的。一旦我们试图用语言去描述它,它就不再是那个超越言语的“道”。这反映了对知识和语言的局限性的深刻认识。

2. 名相的相对性:“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名称、概念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在道家哲学中,万物的名称和概念都是人类为了理解和描述世界而创造的,但这些名称和概念本身并不是事物的本真或全貌。真正的“名”是无法通过我们通常的语言和分类系统来完全捕捉的,因为它们只是对现实的指代,而不是现实本身。

3.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考:这句话也隐含了对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在道家哲学中,事物的存在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通过强调“道”和“名”的不可言传和相对性,道家哲学鼓励我们超越表面的对立和分类,去探索事物更深层的联系和统一性。

4. 对直接体验的重视:由于语言和概念的局限性,道家哲学强调直接体验和内在直觉的重要性。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来自于直接与宇宙的本源相连接,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语言和逻辑的分析。这鼓励人们通过冥想、静观和自然的体验,去感受和领悟“道”的存在。

林化羽想要尝试去接触那个光团,这个想法刚出来的刹那,一道白光就这么将祂吞噬……

太虚界的林化羽分身已经来到了大乘期,因为林化羽的本体也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逼近了,那个东西不随着时间发展,只会跟随“剧情”的进度而行动,而林化羽在太虚界的分身的所作所为也是可以推动剧情……

林化羽不想放弃那里的剧情,可又有点忌惮那个未知的东西……于是乎就让太虚界的“剧情”进度加快了……

大乘期修士已经超越了凡人的范畴,他们的实力和境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们可以掌握强大的神通和法术,能够呼风唤雨、移山填海。

不仅如此,他们的法力极其深厚,可以轻松施展各种强大的法术和神通。他们的法力源泉来自于天地之间的灵气,能够源源不断地吸收和转化灵气为己用。

大乘期修士的心境已经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他们不再被世俗的情感和欲望所困扰,能够保持心境的平静和淡定。他们对道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能够领悟到更高层次的道。

大乘期修士的肉身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锤炼和洗礼,变得坚不可摧。他们的肉身可以抵御各种强大的攻击,甚至可以承受天劫的考验。

而且,大乘期修士的灵魂已经与天地融为一体,变得无比强大。他们的灵魂可以脱离肉身而存在,即使肉身毁灭,灵魂也不会消失。他们可以通过灵魂的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