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清末民初的鬼影实录 (第2/4页)
。他们害怕受到牵连,纷纷收拾行李,逃离了瑞云寺。
从此,瑞云寺便成了一座荒废的寺庙。每当夜幕降临,寺中便会传来阵阵哭声和哀号声,让人不寒而栗。人们都说,那是悟净的冤魂在寺中游荡,寻找着那些曾经欺辱他的人。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几十年后,赤城县迎来了一位新知县,名叫李存义。李知县上任不久,便听说瑞云寺的诡异传说。他不信鬼神之说,决定亲自前往探个究竟。
这天晚上,李知县带着几个随从,提着灯笼,来到瑞云寺。寺中一片荒凉,杂草丛生,断壁残垣随处可见。一阵风吹过,破旧的门窗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仿佛有鬼神在暗中窥视。
李知县毫无惧色,他提着灯笼,在寺中四处查看。突然,一阵哭声传来,李知县循声而去,来到一座破败的佛堂前。他推开门,只见佛堂中央摆放着一尊破败的佛像,佛像前点着一盏油灯,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
就在这时,哭声再次响起,李知县循声望去,只见佛堂角落里蜷缩着一个黑影。他壮着胆子走上前去,只见那黑影是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和尚。老和尚双眼紧闭,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祈祷着什么。
李知县心中疑惑,他问道:“老和尚,你为何深夜在此哭泣?”
老和尚睁开眼,看了看李知县,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老僧是瑞云寺最后一名僧侣。几十年前,寺中发生变故,老僧侥幸逃过一劫,便一直隐居在此。”
李知县闻言,心中更加好奇,他追问道:“那你为何深夜在此哭泣?难道这寺中真有冤魂索命?”
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寺中确实冤魂不散。当年悟能师兄贪恋‘血玲珑’,害死了悟净师弟,自己也落得个凄惨下场。然而,这冤魂并未就此散去,而是附着在了‘血玲珑’之上。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冤魂便会现身索命,吓得寺中僧侣纷纷逃离。”
李知县闻言,心中震惊不已。他问道:“那你为何不怕?”
老和尚说道:“老僧一生修行,早已看淡生死。这冤魂虽然厉害,但老僧心中无愧,它也奈何不了我。只是这冤魂一直徘徊在寺中,扰得百姓不得安宁,老僧心中实在难安。”
李知县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他说道:“老和尚,你放心,我身为知县,定当为百姓除害。这冤魂之事,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说罢,李知县带着随从离开瑞云寺,回到县衙。他立刻召集衙役,命他们四处搜寻“血玲珑”的下落。经过一番搜寻,衙役们终于在瑞云寺后山的一处山洞中找到了“血玲珑”。
李知县命人将“血玲珑”带回县衙,他亲自将草药研磨成粉,撒在一张黄纸上。然后,他手持黄纸,来到瑞云寺。
夜幕降临,寺中再次传来阵阵哭声和哀号声。李知县站在佛堂前,高声喝道:“冤魂听令,我乃赤城县知县李存义。今日特来为你申冤,这‘血玲珑’我已找到,并研磨成粉。你若有冤,便附在这黄纸上,让我为你昭雪!”
说罢,李知县将黄纸点燃,只见那火焰腾起,化作一道青烟,直冲云霄。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寺中突然变得寂静无声。李知县知道,冤魂已经离去。
第二天清晨,李知县带着随从离开瑞云寺,回到县衙。他命人将“血玲珑”粉末撒在城外的一片荒地上,并立碑为记,警示后人切勿贪恋财物,以免惹祸上身。
从此,瑞云寺的诡异传说便烟消云散。百姓们都说,这是李知县为民除害,让冤魂得以安息。而李知县也因此事声名远扬,成为百姓心中的好官。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彻底结束。
几十年后,赤城县再次迎来一位新知县,名叫赵无极。赵知县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