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杀气 (第1/4页)
正月十五当晚,朔方都护府节度使安思顺,要在名扬天下的凤临阁举办一场家宴。
说是家宴,说得更确切一些,其实更像是一场恳谈会。
凤临阁三楼的雅间都可以相互连通,居中最大的一间包厢里,坐于正首位的当然是安思顺安大节度使,他左侧坐着的是自己心爱的小女儿、丰州城身份最为高贵也最为特殊之人——安雅,而安思顺的右侧,坐着的是丰州城第一大吏、需要不时去二楼与民同乐的丰州刺史——颜季明。
与三人同桌坐于主桌的,不出意外的,自然有清河张氏负责张氏天下生意的张大东家。
清河张氏将宝押在李俊和安雅身上,就如今来看,收益斐然。
张大东家本是常驻京城的,他把丰州诸事安顿完毕后,原本打算在京城时与安大节度使见上一面。但是没成想,安思顺只在京师长安匆匆过了正月初三,便早早起身返回到了灵州,最后又于正月初十从灵州赶到了丰州城的安府。
张大东家只好一路追随安思顺而来,先从京师长安赶到朔方治所灵州,仍然没有见到安帅。听闻安帅是去了丰州城,张大东家便马不停蹄地追了过来。
张大东家携丰州城主事的张氏掌柜,于正月十三到安府上拜见,结果得到了安思顺的亲切接待。
在张大东家的预想中,他毕竟是初次和安思顺直接接触,想必双方见面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些虚与委蛇。凭着他对大唐官员的了解,安思顺作为大唐屈指可数的封疆大吏,应该会在他面前狠狠摆一摆架子。
但是出乎张大东家的意料,传言中不苟言笑的安大节度使,一见面就对张大东家很是客气。张大东家见状,心里压了两个月的石头,才总算是落了地。
会面期间,宾主相谈甚欢。安思顺向张大东家了解了一下清河张氏有哪些生意。张大东家闻言自是投桃报李,向安思顺坦言,清河张氏的生意不但遍及两京和江南,张氏商队的足迹更是远到北地、西域、南洋和扶桑。
生为胡人的安思顺对西域和北疆自然是了解的,但是他对张大掌柜口中的南洋和扶桑却知之甚少,只知道扶桑皇室常年会派遣大量的僧人和贵族子弟来长安学习和生活,世人皆称之为“遣唐使”。据说这些遣唐使不但把大唐的建筑形式、宗教文化、官僚制度学了去,更是把大唐的社会习俗、餐饮礼仪和语言文字都照搬了回去。
据说,扶桑人还仿着武皇让人称呼自己和先皇为“天皇、天后”的叫法,也称呼扶桑人自己的皇帝为天皇,让大唐皇帝很是膈应了几年。
安思顺对南洋则干脆一无所知,反正只听说有些大食商人从海上来大唐贸易,虽是海船比起驼队能载很多货物,挣得钱要比经由丝绸之路来大唐的商人多了些,但海上航行的风险极大,一旦遭遇大风大浪,动辄命丧茫茫无际的大海。
安思顺也是见安雅对这些异域风情很是感兴趣,便顺着张大东家的话题,与之聊了很多海外的见闻。
张大东家说的越多,安思顺心里越是烦闷。无他,因为张大东家不时便会在言谈中聊起李俊,说他从未见过有李校尉这般年纪轻轻便博闻强识之人,竟比他这个大东家更了解异域见闻。
安思顺也不清楚李俊和镇北营现如今的情况,他从京城回到灵州后,和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等人很是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讨,剖析了朝堂和大唐的局势,基本已经拿定主意,和朝中及各大都督府的关系,效仿古制,尊天子而远交近攻,与安禄山和哥舒翰之流划清界限。
随着思路愈发清晰,安思顺基本拿定了主意,要把女儿安雅嫁给李俊,并派人征询过了夫人的同意。
安思顺可怜李俊无父无母,想着把李俊收为上门的女婿。对一般男子来说,做个倒插门的女婿难免会生出有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