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陵墓选址 (第2/6页)

……

第二天,宋坤在朝会上,说着要建立陵墓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大臣反对。

如果换作其他君主,怕是会被骂死,但这可是伟大的腾瑞单于啊。

“单于,以前我上去过天山,山上的岩石,可不好开凿啊。”

天山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沉积岩,因为外力作用,使泥土、黏土等物质经过压实和胶结而成。

沉积岩质地均一,便于开凿,主要问题是在冻融条件下,岩体更容易风化剥蚀。

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都是建立在沉积岩之上,主要构成为砂岩。

第二种是变质岩,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地质作用下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比如说花岗岩。

综合来看,天山只适用于开凿小范围的墓穴,而不是大面积的陵墓。

抛开施工环境不谈,施工难度依旧比中原墓葬要难得多。

“单于,我记得,好像在伊吾附近有墓葬群,也许可以去看看。”

独孤叶尔这句话,很快就被真丁丁反驳:“你这是什么话?伟大的腾瑞单于,岂能与他们为伴?”

“我这不是建议吗?中原有句古话,土宜天时,百物行治,依山傍水,日月流光。”

“那个地方能起这么大的墓葬群,应该是有说法的。”

秦朝时期,还没有风水学的说法,但是,已经开始渐渐形成。

在《周礼》里写着:“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

这就是早期的相宅术。

时间来到秦朝时期,民间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的孝道,厚葬之礼渐渐兴盛,也就带动了风水学的发展。

道家、阴阳家和纵横家等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过多年发展,风水学最终在宋朝达到巅峰。

......

比如说秦始皇陵,绝对是经过堪舆大师的精心选址。

抛开风水学不谈,在骊山大墓东边10公里外,是秦东陵园。

那里埋葬着嬴政的高祖母宣太后、曾祖父秦昭襄王、伯祖父秦悼太子、祖父秦孝文王、王父秦庄襄王。

根据秦国“以坐西向东唯尊”的礼制,骊山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选址。

秦国陵墓通常都是东西走向,与后来的“坐北朝南”格局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刚好处于中干龙的龙脉上,大概在龙眼处。

网上有一些风水阴谋论,说骊山大墓是给秦始皇挖的一个坑。

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因为秦始皇陵在嬴政13岁登基的时候,秦王政(公元前246年)就开始修建了。

如果真如他们所言,风水大师下局让秦朝二世而亡,说明大师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不是最应该阻止统一六国吗?

秦始皇陵的风水,绝对是利好后人的,不可轻易破坏。

否则的话,早就像乾陵那样的结局了。

当然,如果有人说,秦始皇陵本就是个垃圾风水格局,没必要理会。

只能说,你太年轻了。

别说古代帝王陵墓了,但凡哪座山看起来比较奇特,第二天山上就多了根电线杆,山下就多个鱼塘,你信不信?

......

说回宋坤的陵墓选址,天山,巧了,也是在龙脉之上,属于北干龙。

昆仑山是堪舆家们公认的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根据其山脉走势,分为北干龙(艮龙)、中干龙(震龙)、南干龙(巽龙)三条龙脉。

宋坤还是坚持他的选址,至于什么墓葬群,他根本不关心。

天山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