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李荷华回家 (第1/2页)

嬴政连续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几天,不允许任何人进来打扰。

王翦等人担心不已,生怕陛下在里面出现点什么不好的事情。

原本打算在9月启程的众人,只能原地等待。

这次旅游,一共持续半年时间,许多开朝功勋都被邀请,与始皇帝和腾瑞单于一起农家乐。

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许多大臣都将自家儿孙带来,混个脸熟。

他们甚至在想,万一被始皇帝和腾瑞单于看上,有幸结为亲家的话,也是极好的。

王翦和白仲两人,是最先带人过来的。

接着,桓齮、杨端和、羌瘣、辛胜几人纷纷效仿。

除了一人,没有上前凑热闹,这人就是李牧。

李牧早在五年前就退居幕后,身上挂着职位,只是不再参与执政。

他之所以没有带子孙前去,一是他的性格问题,李牧一直都是个高冷的人设。

二是,好像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子孙,索性就不带了。

李牧从邯郸郡郊外回到家中,看见那群不务正业的子孙,就忍不住生气!

他一共有三个儿子,除了大儿子在攻打赵国的时候,选择支持赵王迁,落了个被诛杀的结局。

另外两个儿子,李弘和李鲜,他们很能生,一共产出三十多个孙子和二十多个女儿。

但是,人多有用吗?

能被李牧看上的儿孙,也就只有李左车一人,不依靠父母,目前爵位八级公乘。

自从统一天下后,嬴政为了防止世家门阀的诞生,他引进了勍朝的削爵制。

即,儿子不能完全继承父亲的爵位、地位和职位,最多只能继承一半。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嬴姓李氏反而成为一群老将军中,混得最差劲的。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结果其他家人才辈出,而自己的子孙不思进取。

不对,李牧的起跑线可是比桓齮、杨端和、羌瘣、辛胜几人要高得多。

因为他是秦朝少有的被封为彻侯的功勋之一。

见到别人家的儿孙这么给力,李牧是有苦说不出啊。

不知不觉,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特殊的孙子,李荷华。

这小子年仅十二岁,突破重重关卡,就考进了大秦军工。

听说那个考试很难很难,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换个角度去想,不正是自家孙子是人中龙凤的最好证明吗?他比绝大多数人都要优秀。

念及至此,李牧的心情缓了缓。

李牧呢喃道:“也不知道阿荷,如今过得怎样了?”

记得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伯仲。”

这句话是宋坤说的,嬴政觉得此话符合他的统治理念,于是拿去用了。

嬴政在秦朝,推行的是“法家为主,百家争鸣”的政策,他从来都不遏制其他学派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只是鼓励实业的创作发明,你可千万不要搞反动思想,小心你的九族。

因此,类似儒家那种注重理论的学派混得最惨,逐渐被社会淘汰。

秦朝虽然考试很多,唯独没有科举。

同样是理论学派,人家阴阳家都跟道家合作,转型算命、殡葬、风水等实业了,儒家子弟根本不知道能干什么,毫无用武之地。

正是因为这种开明的环境下,激励民众的创造欲望,秦朝是科技腾飞的一代。

这样或许就能合理解释,兵马俑表层涂装的蓝色颜料,竟然具备超导性能?

......

李荷华坐在华贵的马车里,他突然感觉不太适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