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命运 (第1/4页)

好书推荐: 没错,我剑

砍碎龙椅的第二天,赵不凡召集群臣在皇宫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当众烧毁书信和证据,早前试图与秦桧合谋坑杀岳飞的文官和武将大多被赦免,而且赵不凡佯装自己没有看过那些证据。

事实上他全部都看过,真相令人触目惊心。

秦桧在赵构的暗中授意下,一面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威胁,一面用高官厚禄引诱,迫使很多文臣武将给岳飞定了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就是说岳飞“有可能想”或者“恐怕想”,只等用十二道金牌令箭召回岳飞就要将其置于死地。

先不说别的大臣,曾经立志报国的张俊就是其中之一。

杨家将的后人杨沂中则选择沉默,不支持,但也没有反对。

折彦质、张浚、赵鼎等人已经被罢免,根本不知道。

草莽出身的韩世忠和蜀中的吴璘等人被排除出权力中枢,满朝文武暂时没有让他们知道。

刘锜和刘光世等人则是假装糊涂,引兵在外不还朝,既不听秦桧的,也不干涉这件事。

岳家军的十二员大将有九员在各种因素的驱使下做了伪证。

前军副统制王俊率先投靠了秦桧,协同诬陷岳飞和张宪。

中军统制王贵起初不从,后被秦桧胁迫就范。

随后是背嵬军副统制傅选。

再其次是游奕军统制姚政。

踏白军统制董先。

右军统制庞荣。

选锋军统制李道。

左军统制李兴和徐庆。

人人皆是功勋赫赫的战将,人人都是跟着岳飞南征北战的统兵大将,甚至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名将。

现任大理寺少卿薛仁辅和李若朴,也就是曾经协助赵不凡办案的两人受命审判岳飞,但两人试图秘密为岳飞脱罪。

大理寺卿周三畏起初不从,后因畏惧秦桧而选择屈服。

主审官何铸游移不定,但最终尝试为岳飞脱罪。

除去已经被贬的人,满朝文武都被卷进这件事,尤其是领军将领参与极多,虽然有人试图营救,但大多数人选择了屈服或沉默,类似折彦质等人则是自身难保。

赵不凡在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择毁掉这些证据和证物,只诛杀黄潜善等首恶,余者不再深究,而且他不打算告诉岳飞,因为岳家军的领军大将有一大半背叛岳飞,尽管有很多是遭到胁迫和威逼,但他仍然害怕一心为国的岳飞和岳云父子在绝望中崩溃,也不希望错失岳飞等人拼命争取到的北伐时机。

若是任由全线溃败的金军缓过来,重新进行布署,下次北伐未必能如此顺利,因为金人属于游牧族群,人人皆兵,宋军无法与他们拼恢复,何况深究的结果是大宋有一大半中坚力量应该获罪,不管他们是受到诱惑还是受到逼迫,一个连出一个,最后宋军的实力会弱到无法想象,而且很可能迎来大规模的叛乱和自相残杀。

朝议的第二件事是改制,赵不凡力排众议,拒绝继承帝位,转而设立丞相一职,并且由他亲自担任首任丞相,“丞”字仍然取“帮助和辅助”之意,“相”字则取“仔细看”之意,过往的丞相指代“帮助天子相百官和万民”,如今则改为“帮助百姓相天下”,但赵不凡没有急着放权。

面对群臣的劝说和部分人的反对,他引用《礼记》、《夏书》以及《孟子》里的三句话来统一了思想,促使一切变得名正言顺:

“天下为公。”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朝议商讨的第三件事是重新启用折彦质、张浚和赵鼎等人,并且全力支持各路兵马北伐,倾尽举国之力一统华夏。

三件大事外加赵不凡的决心和威望压住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