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3/5页)
方出来的,我要为我的家乡做一点事情,通过音乐来宣传它。’张咪说,‘你太伟大了,我还从来没有想过。’
“作为家乡人我要为无锡做事情,作为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做事情,我在每个地方都希望为那个地方留下点东西。”
“一开始写歌什么风格的?”
“我觉得应该写好听的歌。我以前的歌以旋律为主,没有想过什么风格。因为歌曲可以把同一首歌唱成美声、唱成民族、唱成流行,看怎么表达。所以我偏民族,每一首歌都有不同地域的元素,因为我的爱好特别广,所以我可能会不由自主的加入那些元素在歌曲里边。今天我写的流行歌里边还是带有民族的色彩。”
“江南特有的那种?”
“江南的东西。但是里边也有一些大气的东西,主题表达不一样。”
“流行的元素你觉得占了多少?”
“流行的元素在编曲上。”
“你尝试过写摇滚的歌吗?”
“我尝试过写节奏性的歌,不同的风格都有。我也写过美声的,很好听。有一首《祖国之爱》,美声的,非常好听。我写过民族的,在无锡市也获过奖。李双江看了我的歌,他把我的几首歌留下来收在他的教材里边,他觉得特别好。到了北京写的少了,未来的一两年我要写一组江南风格的歌。”
“你的这些音乐作品有哪几首制作出来了?”
“《生日的祝福》、《古运河水流》、《美人石》、《远方的新娘》,其他的很多歌都没做。这十年我主要还是在电视制作,我写的东西都没有精力制作。”
“你到北京是想做自己的音乐,但是这10年却一直在为别人做事。”
“对我来说我不会刻意地扭曲它、违背它,我只能顺着命运走。”
“你觉得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了吗?”
“它让我离音乐更近了。”
“从来没有远离音乐吧?”
“没有。1995年我写了一首歌叫《小妮妹妹》,写的是一种兄妹之情。我那时跟陈晓妮接触以后,纯粹是一起采访。她刚毕业,没有更多的想法,也没有更多的沟通,只是在一起很快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意大利国家公园(3)
“你和陈晓妮这段感情特别珍贵。”
“是一种很纯的情感,没有儿女情长的色彩。是特别纯的友谊,特别温暖。因为那时候我在北京很孤单。”
“她是北京的吗?”
“她是北京的,父母是《解放军报》的。我特别怀念那段纯粹的友谊,1995年初夏,两个人去北大采访,特别快乐。在校园里骑着车带着她,我觉得有了学生的感觉。所以我一直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那时候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比后来有趣得多,真实得多。”
“那时候你就喜欢北大了吗?”
“不知道,跟北大有一种情结,虽然没有很深的情感,只是觉得很人文化。没有想到我会在10年后到北大读书,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机缘巧合。其实那是第一次去北大,95年年底12月份的时候,我还陪老家来的朋友,去了北大,在未明湖结冰的冰面上拍了照片,那是第二次去北大。第三次是10年之后来到北大读书。我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上天的安排。”
“你的《小屋》也是写那时候的北漂心情吗?”
“《小屋》很浪漫,写的是在外的人有了苦也不会跟家里说。还写了《山丹丹》,是讲我和丹的故事,其实里面就隐喻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我跟她的距离。她是现实的我是梦想的。我还写了《浪迹天涯》,是励志的。我说过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那段时间,心灵是自由的,没有压抑的,我有着刻骨铭心的、深刻的烙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