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4/5页)

6)。从高祖至今朝几世,历年讫今几载(7)?初受何命,复获何瑞?得天下难易孰与殷、周?家人子弟学问历几岁,人问之曰:“居宅几年?祖先何为?”不能知者,愚子弟也。然则儒生不能知汉事,世之愚蔽人也。温故知新(8),可以为师。古今不知,称师如何?

【注释】

(1)近:根据文意,疑“远”之误。

(2)连及:连贯。

(3)根据文意,疑“经”下脱“之家”二字。下有“五经之家所共闻也”,可证。五经之家:指研究五经的人。

(4)向:通“享”,享有。享国:指统治国家。

(5)生:疑“士”之误。此承上“坑杀儒士”为文,可证。

(6)家:家庭。这里指生活的时代。

(7)讫(qì气):通“迄”,到。

(8)温故知新: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复习旧的知识,才能从中得到新的知识。王充这里是取“故”与“新”二字,把它们理解为“古”与“今”,用来指责儒生不知古今。

【译文】

儒生还可以说:“上古已很久远了,那时候的事情昏暗不明,所以经书上没有记载,老师也没有讲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情虽然很远,经书上即使没有记载,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是研究五经的人应该都了解的,儒生们应该清楚地加以解释。夏朝从禹统治国家经过多少年才到殷朝,殷朝从汤经过多少年才到周朝,周朝从文王经过多少年才到秦朝呢?桀使夏朝亡,纣使殷朝灭,丧失了周朝天下的又是哪个王呢?要是周朝还算远,那么秦朝则是汉朝灭掉的。夏朝从禹开始,殷朝从汤立国,周朝的起祖是后稷,那么秦朝的第一个君主又是谁呢?秦朝烧五经,坑杀儒士,这是研究五经的人都知道的事。秦始皇是什么起因要烧五经,又是什么感触要坑杀儒士呢?要是秦朝还算前代,那么汉朝本是儒生生活的年代。从高祖刘邦到现在是几代,又经过多少年才到现在呢?最初禀受了什么天命,又得到了什么祥瑞呢?汉朝得天下与殷、周相比,哪个难,哪个容易呢?家里的孩子读书过了多少年,有人问他:“你住的房子有多少年?祖先是干什么的?”如果都不能知道,就是愚昧无知的孩子。哪么儒生不知道汉朝的事情,就是世上愚昧无知的人。复习旧的了解新的,才可以做老师。古今都不知道,怎么能称老师呢?

【原文】

36·5彼人问曰(1):“二尺四寸(2),圣人文语(3),朝夕讲习,义类所及,故可务知(4)。汉事未载于经,名为尺藉短书(5),比于小道,其能知,非儒者之贵也。

【注释】

(1)问:这是回答上文“称师如何”的话,故疑“问”系衍文。

(2)二尺四寸:指汉代经书。参见11·3注(1)。

(3)文:美,善。这里是精辟的意思。

(4)务:追求。这里是努力的意思。

(5)藉:通“籍”。尺藉短书:汉代一般书籍使用的竹木简只有一尺左右。所以称作“尺籍”或“短书”。这里是指一般书籍。

【译文】

那些儒生会说:“经书是圣人精辟的话,早晚讲授学习,涉及的道义类似,所以能够经过努力弄懂。汉朝的事情在经书上没有记载,称作一般书籍,近于小道理,即使能懂得它,也不是儒者引以为贵的。

【原文】

36·6儒不能都晓古今(1),欲各别说其经,经事义类,乃以不知为贵也!事不晓,不以为短,请复别问儒生,各以其经旦夕之所讲说。

【注释】

(1)根据上文,疑“儒”下脱一“生”字。

【译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