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4/5页)

(3)。”是谓周宣王之时,遭大旱之灾也。诗人伤旱之甚,民被其害,言无有孑遗一人不愁痛者。夫旱甚,则有之矣;言无孑遗一人,增之也。

【注释】

(1)《诗》:指《诗经·大雅·云汉》。

(2)维周:毛诗原文作“周余”。

(3)靡(m!米):无。孑(ji6杰):单独。遗:遗留的,剩余的。

【译文】

《诗经·大雅·云汉》说:“周的百姓,没有一个人留下。”这是说周宣王的时候,遇到严重的旱灾。诗人悲伤旱灾太严重,人民深受其害,说剩下来的百姓,没有一个人不感到忧愁痛苦的。旱灾很严重,那是有的;说没有一个人留下,则是夸大。

【原文】

27·7夫周之民,犹今之民也。使今之民也,遭大旱之灾,贫羸无蓄积(1),扣心思雨(2)。若其富人谷食饶足者,廪囷不空(3),口腹不饥,何愁之有?天之旱也,山林之间不枯,犹地之水,丘陵之上不湛也(4)。山林之间,富贵之人,必有遗脱者矣,而言靡有孑遗,增益其文,欲言旱甚也。

【注释】

(1)羸(l6i雷):瘦,弱。

(2)扣:通“叩”,敲,击。扣心:捶胸。

(3)廪(l!n凛):粮仓。囷(q&n群阴):圆形的粮仓。

(4)湛(ch6n沉):通“沉”,淹没。

【译文】

周的百姓,跟今天的百姓一样。如果今天的百姓,遇上严重的旱灾,由于贫穷瘦弱没有积蓄,肯定急得捶胸盼雨。但像那些富人粮食富足,粮仓满满的,肚子不饿,还会有什么忧愁呢?天大旱,山林里草木不会全枯萎,就像地上发大水,丘陵的高处不会全淹没一样。天大旱,山林里的草木,富贵的人,一定有遗留逃脱的,而说没有一个人留下,是过分夸张的文辞,是想说旱灾太严重了。

【原文】

27·8《易》曰(1):“丰其屋(2),蔀其家(3),窥其户,阒其无人也(4)。”非其无人也,无贤人也。《尚书》曰(5):“毋旷庶官(6)。”旷,空;庶,众也。毋空众官;置非其人,与空无异,故言空也。

【注释】

(1)《易》:指《周易·丰卦》

(2)丰:大。

(3)蔀(b)布):蔽。

(4)阒(q)去):寂静。

(5)《尚书》:指《尚书·皋陶谟》。

(6)毋:《尚书》原文作“无”。

【译文】

《周易·丰卦》说:“大大的房子,遮盖住家,从门缝里看,静悄悄地像没有人一样。”不是那里没有人,而是没有贤人。《尚书·皋陶谟》说:“不要空设各种官位。”旷,是空设、虚设的意思;庶,是众多,各种的意思。不要虚设各种官职,是说安置无能的人,跟空设没有两样,所以说是空官。

【原文】

27·9夫不肖者皆怀五常(1),才劣不逮(2),不成纯贤,非狂妄顽嚚身中无一知也(3)。德有大小,材有高下,居官治职,皆欲勉效在官。《尚书》之官,《易》之户中,犹能有益,如何谓之空而无人?《诗》曰(4):“济济多士(5),文王以宁。”此言文王得贤者多,而不肖者少也。今《易》宜言“阒其少人”,《尚书》宜言“无少众官”。以“少”言之,可也;言“空”而无人,亦尤甚焉。

【注释】

(1)五常:参见6·4注(1)。皆怀五常:王充认为,人的善恶是由先天承受具有道德属性的气的多少决定的。不贤的人,只是承受的气不如善人,但不是一点善性也没有。

(2)逮:及,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