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4/5页)

陆”的中心部位,中原之地最开始就是代指两江地区,因为“长江”和“澜沧江”共同孕育了古华夏人,甚至可以说是“神洲大陆”人类的起源之地。

“两江郡”因为两条大江的灌溉,物产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我了解到的一些关于“炎黄帝国”的资料,当初“炎黄帝国”正是从当时的朝廷手中夺得了“两江郡”,才具有了和当时的朝廷抗争的资本。

至于“两湖郡”,则是“炎黄帝国”发家的老巢。“两湖郡”东南靠海,境内湖泊成群,最著名的当然要数“太湖”以及“洞庭湖”这两大湖泊了,它们也是“两湖郡”名称的由来,就像“两江郡”的名称来自通过其境内的“长江”以及“澜沧江”一样。

作为江南水乡,“两湖郡”乃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乃是“炎黄帝国”最大的粮食以及兵源供应基地。在战火如荼的年代,“两湖郡”相对来说十分地平静,除了少数的几次山匪为患,根本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若是我的话,肯定选择这个宁静的地方隐居。

当然我宁愿这种猜测错误,毕竟真地要是这样的话,我还真很难有机会完成这个任务了。虽说对“神魔眼”我是十分地眼馋,可是在已经取得了复印本的情况下,我当然会全心全意地完成吴参将的嘱托。

这是我的做人原则,特别是在看到吴参将战死、尸沉海底之后,我就越发地希望能够自己为其做些什么——

来到木牍镇的第一天就在疲累中过去了,第二天也很快地在睡眠之后到来了。

老赵在昨天约定的时间准时出现了,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好消息。于是我们两人只能踏上前往乡下的道路。

木牍镇治下有六个村庄,而在姑苏城治下则是有着百多个村庄。走完六个村庄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但是踏遍整个姑苏,却是需要近一个月时间,而且并不一定能够将姑苏所有的百姓居住点走全。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居住在当年“炎黄帝国”划定的村庄之内的,很多人居住在山里或者河边。这些人靠山、靠水吃饭,当然不可能每天来来去去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赶路上。

于是一个个不在官府的地图上的百姓聚居地依山依水而建。据老赵讲这些百姓自己建立起来的村庄中的百姓每一个都在另外一个正式的村子中有着户籍,相当于现实世界中那些走出了农村居住在别的房产中的农村户口人士。

而官府之所以默认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情况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税收的征收,毕竟百姓若是没有钱缴税,对百姓对官府来说都是大麻烦。官府默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但是为了进入自己口袋的银两,更是为了头顶上的那顶乌纱帽。

根据老赵的说法,木牍镇,不应该是整个姑苏城的官员,就是靠着税收大发特发的。另外,老赵还说虽然姑苏城乃是镇上的一些官员同样地贪污不止,可是这种相对很是宽松的环境给了百姓发扬创造智慧的条件,这里的百姓的生活比起其它地方来说还是很富足的。当然,也就是相对而言罢了。

听着老赵大谈木牍镇乃至于姑苏城的一些官场事情,我无言地笑了笑。贪污这种东西,不管是到什么地方都是存在的。百姓绝对是最善良的人群,只要给他们一口饭吃就可以支撑下去,甚至还因为贪官的这种“政治开明”而感谢他们。这也算是一种畸形了。

一路上听着老赵叙述姑苏方方面面的事情,我一边进行内功修炼。离开张家村之前,师父给我检查过身体,并且对我讲一昧地依靠外力来帮助提升内力固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将外力完全地化为己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般,人们都是将那些大补之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