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5页)
“焦哥,咱们兄弟也不用打马虎眼,看来焦哥那里混的不怎么样。这样办………”
到上林县的时候,已经是夜幕降临了,不过这一次哥几个并不累。已经是最后一站了,大家一路上欣赏着湖光山色,江南无限风光好。还不时在江南古镇逗留,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当然到哪里刘某人都是东道主。
因此上,来到上林县政府宾馆的时候,几个人并不累。比哥几个早到一天的伍山,早早就预定了几个标准间,顶楼被人包去了,没有订到,不过这在徐公子看来也没什么。
因为这里的标准间虽然没有热水,可是以这里的气温,洗上一个冷水浴也不错。大家冲过凉,时间还早,刘枫罕见的提出,到县城里溜溜。
徐甲和司国安面面相觑,这可太罕见了,这一路上刘某人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不过这也正常,这里就连伍山都比刘枫大几个月,像刘枫这样的年纪,一连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机会出去消遣,还真的不像是一个年轻人了。
上林县地处鱼米之乡,虽然和中心城市距离较远,但是街面足够繁华。刘枫还是第一次以欣赏的心情游走在这样的江南古镇,一水的青石板路,两边古屋檐翘起的部位,在立面上形成优美、轻灵、流畅的曲线,宛似一只只轻灵翩飞的鸟翼,分外的动人。
水乡的桥让刘枫流连忘返,这里的桥往往是娇小妩媚,当年的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如今小刘教授更是舒发思古之幽情。
据说李肩吾爱看“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而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刘枫最是喜欢这里的水,一条条河道穿插在县城中间,就像是北方老家的寻常巷陌,只是这水更有灵性。
它是流动的,它是有生命的,它是有记忆的!
一条条小船徜徉在流动的河道上,慢慢的摇啊摇,更添了几分安逸和祥和,没有一丝的烟火气。偶尔水中会跃出一条小鱼儿,更多时候只能听见“噗通”,“啪嚓”的水声,循声望去,见不到鱼影,只剩下一圈圈的波纹荡漾开来。
条石垒砌的河岸上挂满了绿苔,有些水浅的地方会有一簇簇的水草,招摇着,随着水流摇摆。这里很少风,全然不像刘枫的家乡,那里三天不刮风已经是奇迹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里安静平和的气候,才养育了这些喜欢安逸生活,容易满足的百姓。船里的乘客多数是本乡本土的,不时的有人和岸上的桥上的熟人招呼着,船上岸边形成了完美的互动,就像是一幅富有生命的水墨丹青!
刘枫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想必当年的富庶繁华,更是远超此等水乡小镇吧!刘枫几人徜徉在这古镇中,恍若回到了数百上千年前,这里记载着华夏的历史沧桑的变幻,记载着华夏古建筑文明的发展高度,记载着“湖广熟天下足”的骄傲。
街上徜徉的不仅仅是刘枫一行,还有红男绿女,在这里似乎停驻了时代匆促的脚步,每一个人都不再沉迷于俗世的繁冗。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沉下心,安静的享受那从远古传来的文明的声音。
几个人走累了,进入路边一个茶馆,这是一个临街的老店面,大堂里已经坐了十几人。桌子都是那种很古旧的八仙桌,看那木材应该是真正的古物,最少也是民国初年的家什了,而不是眼下仿制的明、清式样。
几个人并没有去品茶室,选了一处临窗的桌子,点上一壶龙井,几个小点心,两三碟小菜,无非是油酥豆,五香花生米,泡椒凤爪之类的,价格不贵,却是开胃的很。
“老李,你儿子马上毕业了吧?找没找到接收单位呢?”
临近一桌似乎是公务员之类的,谈话居然是普通话,这让听了一小天方言的几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