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舍卫出城寻豹影,雪山讲经引兽踪 (第3/5页)

己内心另有计较,所选之地自然不宜离二位大神太近;但因为不知道那双头寒羽豹究竟位于何方,所以位置也不宜太偏,否则不利于搜寻。

因众弟子中,亦有专心念佛,不习神通者。所以在选择住处的时候,不能跟梵天和湿婆一样住在雪山之巅。

一番挑拣,佛陀选中了雪山中部的马纳斯鲁峰,此山远观似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傲然挺立。梵天和湿婆神皆住此山之东。山脚下有山谷,谷内气候宜人,猿啼豹吼,鸟兽往来,谷内有小湖,正宜人居。

舍利弗、目犍连等人运起神通,伐木造屋,将众人安顿下来,自此,众人在雪山之下暂且住下。

安顿下来之后,佛陀开始讲经授徒。

这个时候,佛陀才开始发觉自身的一个大弱点:纵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却没有近身制敌的手段。

这自然跟他的证道方式有关,他是通过觉悟证道的,未曾经历过脱胎换骨的历练,也未经历生死搏杀的考验。

虽然在宫内为太子之时,堪称文武全才,但那只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罢了。

但是对于现在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佛陀来说,虽然一念可至三界六道,一经可退百万魔兵,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近身技艺。

所以,要论近身的手段,他恐怕还不如自己的徒弟舍利弗和目犍连,也更没有什么可以教给弟子们的。

这不由得让他更是迫切地想要与多宝道人的魂魄融合,一旦融合成功,以业火红莲、血火无形剑、金刚破魂臂甲那些手段,虽然还比不上圣人,但若再配合上经文和其它神通,跟圣人的一战之力还是有的。

但现在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魂魄融合上面,自己也到了修习几种实用的神通的时候了!

佛陀在修行达到极高境界后,凭借其天眼通洞察世间万物的细微变化,天耳通聆听宇宙间一切声响,他心通感知众生的心思意念,漏尽通断绝一切烦恼漏习,宿命通知晓过去未来的因果命运。

这些神通赋予了佛陀超凡的智慧和能力。

在一个静谧的禅定时刻,佛陀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

他首先思考如何将自身的神通之力融入一套掌法之中。

他以宿命通回溯过往无数战斗的经验,分析各种招式的优劣;以漏尽通排除心中杂念和干扰,专注于掌法的构思;以天眼通观察天地间能量的流动规律,寻找掌法的力量源泉;以天耳通倾听自然万物的韵律,体悟掌法的节奏;以他心通揣摩对手在面对此掌法时可能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和反复推演,佛陀终于成功地创造出一套看似平凡却蕴含无尽威力的掌法。

他以自身对大般若经的深刻领悟为其命名为般若掌。

此掌法击出时,看似无形无迹,没有华丽的招式和惊人的气势,但却能直接连接敌手的宿命,沟通六道轮回,凭借着佛陀对宇宙法则的掌控,将敌手轻易地投入轮回之中。

数年之后,佛陀回归盘古世界。般若掌传入凡间,凡人称之为“如来神掌”。

但凡人由于缺乏佛陀的神通和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无法洞察宿命、操控轮回,难以发挥出般若掌的真正威力,最终般若掌只是与普通掌法同列。

然而,佛陀并未停止对神通的探索和创造。

在般若掌之后,他又决定融合六通之能创造一门新的功法——狮吼功。

佛陀再次运用宿命通,回顾以往听闻的各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力;借助漏尽通,清除内心对声音的偏见和局限;依靠天眼通,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和变化;通过天耳通,捕捉到自然界中最为震撼和神秘的声响;利用他心通,揣摩众生听到不同声音时的内心反应。

在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