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各有各的苦衷 (第2/4页)

兴吗?”

辛评叹息一声:“田别驾与荀祭酒与你立场相同,当下不仅南北势同水火,城中也是一样。”

“不应该呀,逄纪这不是害人害己吗?”刘琰不理解逄纪出于什么目的,从辛评话里能判断出肯定不是袁谭授意。

田丰是冀州人,在袁绍阵营主政,荀谌是颍川人主谋,靠他俩的影响力必定能撮合嫌隙,那逄纪搅和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是出于什么立场?

辛评叹息解释:“所以说逄纪小人,护军掌外兵审配掌城内,两下勾连好过各自支持一方。”

没了沮授冀州人中排第二的就是孟岱,就算逄纪害死田丰冀州别驾也轮不到他来做,害死田丰又倒向袁尚阵营更是匪夷所思。

逄纪是南阳人,已经身居护军,除了荀谌算是外来派二号人物,害死田丰间接气死荀谌吗?

刘琰摇头这个理由不靠谱,思量一阵试探开口:“构陷田别驾时袁公身体如何?”

“他没想过做别驾,当时主公身体还算硬朗,这才是最令人担忧之处。”辛评冷哼一声没必要隐瞒了:“此人与青州不睦也非一两日。”

不需要进一步明说,这事就是袁绍默许的,这是在为袁尚继位扫除障碍,明着告诉袁谭不是你的就不要奢望,逼他安心朝三公方向努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同时也是警告阵营内部,官渡虽然败了可家底仍厚,袁家目标还是天下,大家还跟从前一样为夺取天下尽力,别总为自家主公惦记冀州和大将军这点鸡毛蒜皮。

袁绍这么做没有错,儿子们的未来都规划好了,谁接班谁继位不能乱,有些人表面上是为了兄弟和睦,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

本来袁谭没资格继承袁绍的地位,现在打着兄弟和睦的名义,反而会将他拉进继位人选,这个稀泥和不得,现在兄弟和睦了今后就会出大乱子。

逄纪也没有错,他忠实执行了袁绍的意思,主动背负骂名,他才是为了冀州未来着想,只不过官渡败的太惨,惨到让人灰心丧气,将领们失了争夺天下的雄心,眼界再也无法如过去那般长远。

不必问逄纪和袁谭有什么矛盾,兴许是有田丰这件事才产生了矛盾,就算过去真有矛盾,知道缘由也没意义。

目前来看邺城内外的军队都是袁尚的人,万一袁绍有三长两短很难说发生什么后果,总之局势对袁谭很不利。

也不怪辛评没出城迎接,真大张旗鼓迎接等于公开接纳,袁绍刚警告过内部,你就公开拉帮结派这不是当众上眼药嘛,说实在的,不迎接既是为袁谭着想也是为刘琰好。

“显思一己之力独定一州,玄德不会看错,奈何为故太仆之子。显甫。。。。。。”刘琰讲一半停了下来,犹豫着怎么措辞更委婉。

两边实力旗鼓相当,袁谭在青州兵也不少,遗憾在于过去袁绍没有站出来正式明确继承人,不主动站出来指定再警告多少次都没用。

也不能说袁绍没有指定继承人不对,汝南袁氏诸子各有分工,这是袁家几代人的惯例。

从袁氏上一辈算起,袁逢是司空,儿子太仆袁基就是后备三公。袁绍则过继给袁安,当时袁安是中郎将隶属大将军梁翼,袁绍作为继子进入何进幕府当差。

战胜曹操袁绍执政后,袁谭会接继父袁基的班,从政作三公就是未来的宰执,袁尚正好继承老爹家业做大将军。

兄弟两人各有任务,培植各自一套班底很正常,不但正常还越早越好,至于袁熙更好办,封疆大吏带兵打仗都行,想做什么就做去。

有了班底内斗也不可避免,斗就斗呗,等赢了天下盘子大想怎么分都有理,谁想到官渡他败了,就因为一个许攸,败的出乎意料败的举世震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