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你下一部想拍什么? (第1/2页)

好书推荐: 悠悠修仙路

“在这个有序、高效的完美社会,我看不到人性存在的余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人性会是一种工作吗?当然不是,于是它的存在,就妨碍了这个社会的运转。”

“人性成了这个高效社会里,导致工具们会产生‘故障’的因素,想要社会运转,就必须剔除它,那么,没有了人性的人,还是人吗?没有了人性的社会,那些工具们努力工作所产生的一切,还有意义吗?”

“换言之,你觉得机器努力工作,生产那么多物资,对它本身来说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这是虚无的由来。”

“……关于是否拥有意义的争论,早已有之,比如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中的存在主义,在存在主义的认知中,现实、世界、宇宙都可以是没意义的实体,人的存在本身也可以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发展出个性和自由,将无意义的东西重新定义……它才是我们缤纷多彩的现实的根本。”

“而《雇佣人生》,显然是林麦冬导演对存在主义的畅想,他用9分钟展示了一个没有人性,只有存在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在最后1分钟,安排片头那盏‘台灯’砸掉灯罩,将影片里的存在主义,拖入现实……”

“……有人说那代表觉醒,其实不然,人性一直存在,它或许也内生在了这个循环之中,恰如现实的社会……”

文章作者大概是存在主义拥趸,里面夹杂了不少私货,拼命把林麦冬拍摄片子的思考,以及《雇佣人生》所要描述的东西,往存在主义靠拢。

关键看起来还言之有物。

已经看过文章的娄蒿,亢奋过后,见林麦冬在阅读文章,便问他:“麦冬,你思考的真像文章说得那样吗?”

林麦冬笑笑,他不会对任何解读表达评论,理由也很充足:

“郑教授说得很好,导演拍摄出作品,那么工作就做完了,如何评价它,如何对待它,是观众的事,导演不能管也管不了。”

“啧啧。”

娄蒿感叹两声,随后坏笑:“那我建议你看看下一篇。”

作为一份报刊,一个平台,学报当然不可能只刊登一个观点的电影分析,不同角度不同诠释,才是电影分析的正理。

林麦冬接着看下一篇,但刚开头,他脑门上就开始渗汗了。

一行粗大标题,印在文章的最上端。

【雇佣的不是人生,而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

好家伙!

这是哪个家伙要害俺?

如果不了解哲学,光看这行标题,似乎没什么出格的地方,其实问题就出在“单向度”这个词上面。

它由赫伯特·马尔库塞提出,这位大佬早年是存在主义拥趸,师从存在主义创始人马丁·海德格尔。

林麦冬之前还有点奇怪,怎么写个短片解析,还有存在主义信徒跳出来大塞私货。

现在他明白了,上一篇文章那位,是奔着这篇文章来的呀!

赫伯特·马尔库塞早年确实“信仰”过存在主义,但中年时代,他就和自己导师“反目成仇”。

原因很简单——大佬投共了!

“单向度”概念的提出,就是马尔库塞描述现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人的剥削和压迫,已经转变为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

他们借由虚假的进步、繁荣享乐,使人失去思辨能力,丧失了反思、批判、抗争和自由的追求,变得顺从现实,被塑造成耽于享乐和物质消费的,单向度的人。

而单向度的人,是单向度社会的产物。

单向度社会,在马尔库塞的认知里,就是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控制下的社会……

这篇文章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