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忠义之人 (第3/4页)
眯起双眸,目光落在不远处站立着的魏徵身上,心中暗自思忖起来:“这不过只是个小小的记室罢了,即便真让他逃脱了去,谅他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然而,倘若此次他能侥幸成事,那朕岂不是可以毫不费力地坐收渔翁之利?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呢?”想到此处,李渊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只见李渊猛地一甩衣袖,朗声道:“哈哈,魏记室啊,你对朕的这片赤胆忠心,朕又怎能忍心拒绝于你呢?”说罢,李渊豪爽地大笑起来,那笑声在大殿之中回荡不息,仿佛彰显着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豪迈与大气。
紧接着,李渊当场下令任命魏徵为秘书丞,并派遣他即刻启程前往黎阳。身负重任的魏徵不敢有丝毫怠慢,快马加鞭直奔目的地而去。到达黎阳之后,魏徵迅速修书一封,派人送予徐世绩。信中的言辞恳切真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劝说徐世绩能够早日归降大唐。
徐世绩收到这封来自魏徵的信件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将其展开仔细阅读起来。看完这封信之后,徐世绩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回想起自己曾经作为翟让旧部的那段岁月,心中感慨万千。如今,瓦岗寨已然易主,成为了李密所领导的势力范围。虽然眼下李密刚刚遭遇兵败,但若是自己趁此机会将黎阳仓据为己有,那么无疑会背上不忠不义之名。这样一来,即便能够暂时得逞,日后恐怕也难以得到他人的信任和重用。
更何况,仅凭自己手中掌握的一个黎阳仓以及现有的兵力,想要与各路群雄相抗衡,无异于痴人说梦。想到这里,徐世绩越发觉得此事不可轻率为之。于是,他开始反复斟酌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断地在脑海中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后果。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深入思考,徐世绩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只见他转过身来,面对着站在身旁的长史——那位来自阳翟的郭孝恪,面色凝重地缓缓开口说道:“此地的百姓以及我们脚下这片辽阔无垠的土地,原本都是归属魏公所有啊!假如此时此刻,我冒然向朝廷上表进献黎阳仓,那不就等同于借着主人的失败来谋求个人的私利吗?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只会让我感到无比的羞愧。所以依我看来,当下最为妥当的做法应该是仔细地记录好郡县内的户口数量、兵马配备等各项重要数据,随后将其全部交由魏公处置,让他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呈送给朝廷。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对主公的忠诚和负责。”
主意既定,徐世绩当机立断派遣郭孝恪与魏徵结伴而行,一同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途。不仅如此,他们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运输大批粮草物资,以作为淮安王李神通军队的军需补给。
当这个消息传至李渊的耳朵里时,他不由得心生疑窦,眉头紧紧皱起,暗自思忖着:“这徐世绩的使者都已经到达长安城了,可为何不见有任何正式的上表奏报呢?有的仅仅只是一封写给李密的书信罢了。他如此行事,究竟所图为何呢?”想到此处,李渊心中越发觉得此事蹊跷难测,一时间竟也理不出个头绪来。
就在李渊满心狐疑之际,郭孝恪恰好前来觐见圣上。只见他步履沉稳,神态自若地走到李渊面前,然后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紧接着便不紧不慢、条理清晰地开始向李渊阐述起徐世绩此番举动背后真正的用意所在。
“启禀陛下,依微臣之见,徐将军乃是一个性情豪爽、极重义气之人。此次他之所以没有选择亲自上表奏报,而将相关事宜转交给魏公李密去处理,其实不过是因为他实在不愿意趁着他人陷入困境之时,落井下石谋取私利罢了。”郭孝恪语气诚恳地说道。
李渊听了郭孝恪这番话后,先是稍稍一愣,显然对这种说法有些出乎意料。但很快,他那原本紧绷着的面庞逐渐舒展开来,一抹赞赏之意慢慢浮现在他的脸颊之上。过了片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