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3 (第3/6页)
滑稽,对着高太公唱了个喏,扯着嗓子高声说道:“烦请转告丈母、大姨、二姨还有姨夫、姑舅等诸位亲戚,我今日就要随着师父去做和尚啦,时间紧迫,来不及当面告辞,还望大伙别见怪。丈人啊,您可得好生照料我媳妇,我这心里还惦记着呢。万一我们这西天取经没成,半途而废了,到时候我还得回来还俗,照旧给您当女婿,和一家人一块儿过日子呢。”
孙悟空在一旁听了,皱起眉头,大喝一声:“夯货!休得胡言乱语!” 八戒委屈地瞥了一眼孙悟空,嘟囔道:“猴哥啊,我可不是胡说,您想想,这取经之路,山高水远,保不齐会出点啥岔子。要是一不小心出了差错,这和尚没当成,老婆也没了,岂不是两头落空,把两边的事儿都给耽搁了嘛。” 唐僧见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耽误了不少时间,便微微皱眉,轻声说道:“莫要再提这些闲话了,咱们趁早赶路去吧。”
说罢,众人赶忙收拾停当。只见地上放着一担行李,八戒走上前,大大咧咧地挑起担子,压得扁担“咯吱”作响;唐僧轻轻拍了拍温顺的白马,翻身骑了上去;孙悟空则把金箍铁棒往肩上一扛,雄赳赳、气昂昂地在前面引路。 师徒三人这就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队伍,他们一一向高太公以及众亲友拱手辞别,随后迎着西边的日头,大步踏上了西去的征途。恰在此时,有一首诗恰到好处地印证了此番情景: 满地烟霞树色高,唐朝佛子苦劳劳。
饥餐一钵千家饭,寒着千针一衲袍。 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 情和性定诸缘合,月满金华是伐毛。 诗中的意境,似在诉说着这一路的艰辛与坚守,师徒三人将穿越烟霞缭绕、树影摇曳的山川,靠着千家饭填饱肚子,身披千针衲袍抵御风寒,还要时刻管束内心的意马心猿,方能在历经诸缘之后,抵达那圆满的修行之境。
师徒三人沿着西路平稳地前行了约有一个月的光景,一路上倒也顺遂,没遇上什么大的波折。这一日,他们缓缓走过了乌斯藏界,唐三藏正骑着白马悠然赶路,忽然间,猛一抬头,只见前方一座巍峨高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山势颇为险峻。
唐三藏赶忙拉紧缰绳,勒住胯下白马,同时扬起手中马鞭,指着前方,转头对孙悟空和猪八戒说道:“悟空、悟能啊,你们瞧,前面那山又高又陡,这一路上保不齐会有什么凶险,咱们可得加倍小心,万万不能大意。” 猪八戒晃着大脑袋,满不在乎地咧了咧嘴,拍着胸脯保证道:“师父,您放一百个心,没事的。
这山名叫浮屠山,在这山里头啊,住着一位乌巢禅师,他老人家常年在此潜心修行呢。嘿嘿,不瞒您说,老猪我以前还和他打过照面,有过一番交谈。” 唐三藏听了,不禁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好奇,追问道:“哦?这位乌巢禅师平日里都干些什么呢?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猪八戒挠了挠头,回忆着说道:“他呀,那可是相当有道行的。之前我遇到他的时候,他还苦口婆心地劝我跟他一块儿修行呢,不过我当时寻思着,这尘世的日子还没过够,就没答应,这不,就错过了机缘。” 师徒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边走边说,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浮屠山脚下。抬头望去,好一座秀丽的高山呐!
只见山南一侧,漫山遍野都是挺拔的青松与翠绿的桧柏,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傲然挺立,四季常青;山北那边呢,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柳依依,随风摇曳,红桃灼灼,娇艳欲滴,仿佛是大自然用最鲜艳的色彩勾勒出的绝美画卷。山林间,热闹非凡,叽叽喳喳的山禽相互对鸣,似在交流着一天的见闻;一只只仙鹤舒展着洁白的羽翼,在空中翩翩起舞,轻盈优雅,仿佛是天空中的精灵。
再凑近些,便能闻到阵阵馥郁的花香,那是漫山开放的各色花朵散发出来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千娇百媚,争奇斗艳;而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