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1 (第3/4页)
恭敬地走进山门。一进去,就看到两边红漆栏杆里面,高高地坐着一对金刚塑像,那模样塑造得威严庄重,却又透着几分凶恶丑陋: 左边那个金刚,铁打的面色,钢针般的胡须,栩栩如生,仿佛是活物一般;右边那个金刚,眉毛粗硬上翘,眼睛圆睁,灵动有神。
左边金刚的拳头高高鼓起,坚硬得如同生铁;右边金刚的手掌棱角分明,比赤铜还要坚硬。他们身上穿着的金甲,一环扣一环,在光影下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头上戴着的明盔,系着的绣带,在风中轻轻飘动。这西方果然到处供奉着佛像,就连石鼎中间的香火都燃烧得旺盛火红。
唐僧看到这番景象,不禁点头,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要是在我东土大唐,有人能把泥胎塑造成这么高大的菩萨,并且诚心烧香供养,那我这个弟子也就不用大老远地往西天去取经了。”
正感慨着,他又来到了二层山门里面,只见有四大天王的塑像。分别是持国天王、多闻天王、增长天王和广目天王,他们按照东北西南四个方位排列,寓意着风调雨顺。走进二层门后,又看到四棵高大的乔松,每一棵树的树冠都郁郁葱葱,犹如一把把巨大的翠伞。
忽然抬头,便看到了雄伟的大雄宝殿。唐僧赶忙双手合十,虔诚地皈依,弯下身子,恭敬地向佛像下拜。拜完起身,他绕过佛台,来到后门下方,又看到了倒座观音普度南海的塑像。
墙壁上是能工巧匠精心妆塑的各种鱼、虾、蟹、鳖,它们一个个出头露尾,在水波中跳跃玩耍,仿佛活灵活现一般。唐僧又接连点了三五次头,万分感慨地说道:“真是可怜啊!这些身披鳞甲的众生都懂得拜佛求道,作为人,又为什么不愿意修行呢!”
唐僧正在那儿满心赞叹的时候,只见三门里走出一个道士。这道士一眼瞧见唐僧,只见他相貌与众不同,气质超凡脱俗,赶忙快步走上前,施了一礼,问道:“师父,您是从哪里来的呀?”
唐僧回答说:“我是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前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的。如今到了贵地,眼看天色就要晚了,想向宝寺借住一晚。” 那道士听了,说道:“师父您可别见怪,我做不了主呀。我不过是在这儿负责扫地、撞钟,干些杂活的道士。寺里还有一位负责管理事务的老方丈呢。
我得进去向他禀报一声,如果他同意留您住下,我就出来恭请您;要是他不答应,我可不敢耽误您的时间。”唐僧连忙说道:“那就麻烦你了。”
那道士赶忙跑到方丈室,向里面报告说:“老爷,外面来了个人。”僧官一听,立刻站起身来,换了身衣服,扶正头上的毗卢帽,披上袈裟,匆匆忙忙地打开门迎出来,问那道士:“从哪儿来的人呀?”
道士伸手一指,说道:“正殿后边那个不就是嘛。” 只见唐僧光着头,身上穿着一件有二十五条衣纹的达摩衣,脚上蹬着一双沾满泥水的达公鞋,正斜靠在后门那儿。
僧官看到这一幕,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你这道士,该打!你难道不知道我身为僧官,只有城里来的达官贵人前来进香,我才会出来迎接吗?就这么个和尚,你怎么如此不实,还来通报我去迎接他!瞧瞧他那模样,就不像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多半是个四处云游的野和尚。
今天天色晚了,想必是想来借宿的。咱们方丈室,哪能容他来打扰!让他到前廊下面蹲着凑合一夜就行了,还来通报我做什么!”说完,转身就往回走。
唐僧听到僧官这番话,眼中满是泪水,悲戚地说道:“太可怜了!太可怜了!这真应了那句‘人一旦离开家乡,就变得低贱受人欺’啊!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出家做了和尚,既没有在拜佛忏悔的时候吃荤,也没有生出过什么坏心思;读经的时候,更没有心怀怒气,破坏自己的禅心;我也从来没有扔过瓦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