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2 (第3/4页)

不再那么灵活紧绷,露出了疲态。刘伯钦瞅准时机,大喝一声,双手高高举起钢叉,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老虎的胸部狠狠刺去,只听“噗”的一声,钢叉的尖刃直直地穿透了老虎的心肝,刹那间,鲜血喷涌而出,流了一地,老虎挣扎了几下,便没了动静。

刘伯钦面不改色,气都不喘一下,伸出手揪住老虎的耳朵,就像拖着一件寻常物件一般,将老虎拖到了三藏面前,说道:“真是运气!真是运气!长老,这只山猫,够您吃上几天了。” 三藏看着眼前的场景,对刘伯钦的勇猛夸赞个不停,竖起大拇指说道:“太保啊,您简直就是这山里的神明!这般神勇,我从未见过。”刘伯钦笑着摆摆手,谦虚地说:“我哪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长老过奖了,这都是您的洪福庇佑。

走吧,咱们得赶紧把这老虎皮剥了,煮些肉,好好招待您。”说着,他一只手稳稳地拿着钢叉,另一只手拖着老虎,在前面带路。

三藏牵着马,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 两人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走过山坡,突然,一座山庄出现在眼前。那山庄的门前,景色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参天的古树高大而挺拔,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像是为天空撑起了一把把巨大的绿伞;荒藤肆意地攀爬蔓延,铺满了道路,仿佛一条绿色的蟒蛇蜿蜒前行。

四周的山谷沟壑之中,风裹挟着尘土,带来丝丝凉意;千奇百怪的山崖矗立,呈现出别样的气象。一条幽静的小径旁,野花竞相绽放,馥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几竿翠绿的竹子修长而挺拔,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枝叶沙沙作响,相互依偎,显得生机勃勃。

一座高耸的门楼独具特色,周围用篱笆围成的院子错落有致,这般景致,简直就是画家笔下的绝美画面;石板桥横跨在潺潺流淌的溪水之上,白土砌成的墙壁质朴而洁净,让人看了心生欢喜,不禁感叹这份宁静与祥和的难得。此时正值秋季,山庄的景色略显萧瑟,却又透着一股孤高的清爽之气。

道路两旁的黄叶纷纷飘落,像是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山岭之上,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荡,仿佛触手可及。

疏疏落落的树林里,山禽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故事;庄门外面,几只细犬偶尔发出清脆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田园的气息。

刘伯钦走到家门口,双手一甩,将那只死虎重重地掷在地上,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小的们都在哪里?”话音刚落,只见从屋里走出三四个家僮,一个个长得怪模怪样,面相有些凶恶。

他们快步走到老虎跟前,七手八脚地拖拽着,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老虎扛进屋里。刘伯钦紧接着吩咐道:“赶紧把虎皮剥了,收拾干净,准备用来招待客人。”

说完,他便转身快步走向三藏,满脸笑意地将三藏迎进屋内。 两人进屋后,相互见礼,三藏又一次向刘伯钦深深拜谢,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和怜悯之情。刘伯钦连忙扶起三藏,真诚地说道:“咱们都是同乡之人,何必如此客气,这都是应该做的。”

两人坐定后,喝了一会儿茶,这时,一位老妪带着一个年轻的媳妇走了进来,她们对着三藏行礼。刘伯钦赶忙介绍道:“这是我的母亲和妻子。”三藏听闻,急忙起身,恭敬地说道:“请老夫人堂上就座,贫僧理应参拜。”

老妪赶忙摆手,说道:“长老您是远来的贵客,不必多礼,各自保重就好,这拜就免了吧。” 刘伯钦在一旁补充道:“母亲啊,这位长老可是唐王陛下派往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经书的。刚才在岭上,孩儿偶然遇到了他,想着咱们都是大唐的子民,便请他来家里歇歇脚,喂喂马,明天再送他上路。”

老妪听了儿子的话,脸上立刻露出十分欢喜的神情,连说了三个“好”字,接着说道:“这可真是太好了!就是咱们有心请他来,也未必能有这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