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2 (第3/5页)
这年深日久的岁月里,修炼成精了不成?” 太子一边说着,一边拔起箭,抬头望去,只见山门上写着五个大字——“敕建宝林寺”。
太子恍然大悟,说道:“我想起来了。前些年我还记得,父王在金銮殿上曾派官员带着一些金银绸缎,来给这寺庙里的和尚,让他们修缮佛殿和佛像。没想到今天竟然来到了这里。这可真是‘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啊。既然来了,我就进去逛逛吧。”
太子从马上跳下来,正准备走进寺庙。这时,那些保驾的官员和三千人马也匆匆赶了上来,一群人簇拥着,浩浩荡荡地涌进了山门。寺里的和尚们吓得不轻,纷纷跑过来,跪地叩头,迎接众人。
众人走进正殿,太子先是参拜了佛像,随后举目四处观望,正打算到游廊去欣赏景色。突然,他看见正中间端坐着一个和尚。太子顿时大怒,说道:“这个和尚太不懂礼数了!我带着这半朝銮驾进山,虽说没有提前下旨意通知,但你就算不用远迎,如今军马都到了门口,你也该起身相迎才是,怎么还稳稳当当地坐着,动都不动一下?”
接着,他大声下令:“把他给我抓起来!” 这“拿”字刚一出口,两边的校尉立刻一拥而上,伸手就把唐僧给抓了下来,紧接着就手忙脚乱地准备拿绳索把他捆绑起来。
此时,孙悟空在匣子里悄悄地念起了咒语,暗暗说道:“护法诸天、六丁六甲听令,我如今正想办法降伏妖怪,可这太子有眼不识,要用绳子捆绑我师父。
你们得赶紧护持师父,要是真让师父被捆住了,你们都逃脱不了罪责!”大圣在暗中一声令下,谁敢不遵从?只见他们立刻将唐僧护持起来。那些校尉伸手去抓,却发现有些人连唐僧的光头都摸不着,就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挡在那里,根本无法靠近唐僧的身体。
太子见状,疑惑地说道:“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竟敢用这种隐身的法子来糊弄我!” 唐僧赶忙走上前,恭敬地行礼说道:“贫僧并没有什么隐身的法术,我是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唐僧,是前往雷音寺拜佛求取真经,同时还带着宝贝的和尚。” 太子不屑地说:“你们东土虽说地处中原,可听说穷得很,能有什么宝贝,说来让我听听。”
唐僧说道:“我身上穿的这件袈裟,只是第三等的宝贝。还有第一等、第二等更好的物件呢!” 太子打量着唐僧的衣服,嘲笑道:“你这件衣服,一半遮着身子,一半露着胳膊,能值几个钱,竟敢称作宝贝!”
唐僧解释道:“这件袈裟虽然看起来不是完整地包裹全身,但它可不一般,有几句诗为证: 这偏袒的佛衣就不必多论样式,它内里蕴含着真如佛性,能让人超脱尘世的烦恼。 它是由万线千针缝制而成,蕴含着修行的正果,上面镶嵌的九颗宝珠、八种宝物,凝聚着天地的元神。
这可是仙娥圣女们虔诚制作而成,后来赐给了像贫僧这样的禅僧,能洗净身上的尘埃与污垢。 我见了你不迎接也就罢了,可你父亲的冤屈还未报,这可就枉为人子了!”
太子一听这话,心里顿时火冒三丈,大声骂道:“你这个臭和尚,简直胡说八道!就你那半件破衣服,仗着你能说会道,就使劲儿地自吹自擂。可你倒是说说,我父亲的冤屈怎么就没报了?你讲清楚,我倒要听听。”
唐僧向前迈了一步,双手合十,问道:“殿下,人活在这天地之间,你觉得一共有几种恩情呢?” 太子回答道:“有四种恩情。” 唐僧又问:“哪四种恩情呢?” 太子说道:“要感恩天地对万物的承载庇护之恩,日月照耀世间的光明之恩,国王治理国家赐予水土安居之恩,还有父母生养培育的养育之恩。” 唐僧微微一笑,说道:“殿下,您这话可说错了。
人只有天地的承载、日月的照耀、国王赐予的水土,哪里来的父母养育之恩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