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5页)
有大妹之瑛和还有三妹之若。之瑛一早和母亲一起去了镇上。昨天听说镇上来了收购兔毛的新昌人,新昌人收购兔毛的价钱一般比镇上供销社收购点要高不少,于是母女俩一早就送兔毛过去了;之若眼下正在镇上中学读初中。之若现在是一家人的希望,希望便是跳出“农门”,这是眼下农村人很普遍的愿望。
斑鸠毛见之琴铡得有些吃力,于是问她:“要不要我帮你来铡?”
“不用。”摇摇头回答说。
尽管之琴已经铡得额头冒起了汗珠,但她还是不要哥哥来帮忙。她一手紧握铡刀柄,一手抓着干薯藤,用力了,看起来动作倒也利索又干脆。二妹之琴不仅有一股韧性,而且她的乖巧和好脾气,更让家里的每一个人佩服到内心。之瑛偶然还要与自己,与之若,为一些或大或小的琐碎事拌嘴,甚至动手动脚,惟独之琴,从来不见她起什么坏情绪。做事眼明手快,又往往想得周到。有些事情连母亲都会忽略,或者作不好,但她能想到,而且做好。
之扬又重复问她:“真的不用帮你?”
之琴擦擦额头上的汗珠,说:“不用。快了。”
见之琴坚持不用帮忙,之扬便出了小屋。之扬朝村南的牛厩走去。
出了村南去牛厩,需要经过一座小桥。现在小桥桥面已经积满雪,上面还没有一个脚印。雪花在桥面堆得平崭,看起来愈见得毛茸茸的一片,恰似平铺了一层厚的绒毛。没有脚印,意味着暂时还没有人去过牛厩。人们去牛厩,多半需要经过这座小板桥。
走过板桥,再过去一段路,过了山嘴一眼就能望见叠在牛厩的草垛。积雪覆盖下的草垛活像一个个大的雪和尚。它们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雪和尚,没有人替它们装扮,打理。它们是些木呆的傻和尚。
走近草垛地,偶尔能看到一群或者零散几只麻雀,在草丛间飞来飞去。听到人的脚步声,它们立马又飞往别处,躲去了。麻雀胆小是出了名的,但它们也有喜欢疯狂的一面。便像现在,即使是大雪也阻止不了它们出来觅食,还“唧唧喳喳”地闹,没完没了。
一群去了,冷不丁又一群到来。
即使麻雀们不主动飞走,人一般也不会去打扰它们。麻雀不讨人喜欢,还曾经让人生过厌烦,它们爱偷吃田里的谷子和庄稼。但现在人们对麻雀的态度似乎有了改变,认识到它们嘴馋的一面,也认识到它们能顺便吃去许多有害的虫子,有利的一面。但人们也不会因为对它们看法改变了,去喜欢它们,它们实在是太常见,太平凡的鸟类了。
之扬自然也不会去理会它们。但它们看到之扬还是躲去了。麻雀们飞到别处,冲着之扬“唧唧喳喳”起来。对它们来说,之扬的闯入,坏了它们在草丛里觅食、玩乐的兴致。现在,他是它们暂时的敌人,所以需要诅咒他。
草垛地集中了住在附近的一些人家,还有虽住得远又是属于这个牛厩归有的那个生产小队的人家,各自的草垛。
草垛有大有小,这也能看出一个家庭的人口多与少。人口多,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口粮,会拥有更多的口粮田。田多了,收拾起来的稻草自然多,叠起来的草垛自然也大。之扬一家六口人,也是是“大户”人家了,所以他家草垛也不小。
大草垛往往承重大,压得很紧,拔起来需要花点力气才行。对之扬来说,这个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他一把紧抓,能将整束稻草拔出来。当然,拔草也不能一味放大了力气去拔,须得有窍门。还有,拔稻草需要匀着位置拔。使蛮劲,不匀着位置拔,弄不好都会让草垛轻则出现倾斜,重则倒掉。
()
之扬把拔出来的稻草放在地上。麻雀们知道新拔的稻草上面会有少量谷子的粘着,于是胆大的几只飞到近处,眼珠子和脖子根骨碌碌地连轴转,准备伺机行动。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