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5页)
“太好了,师长!”听了这番话,官俊亭心里一热,“师长太及时了!派兵也没这么快呀?”
“这些我早就考虑到了,他们一天前就早出发了!”
冬夜,天寒地冻,敌军那边黑漆漆的一片沉寂。战士们也没怎么合眼,孤守待援的滋味可真不好受。鸡叫三遍,激动人心的消息在阵地传开来,聂师长带的大部队赶到了。官俊亭老远就看到师长的身影,迎上前去,结果一双手早被师长紧紧地握住了,来不及多说,师长问明了敌我双方的态势,立即部署部队。谁知顽8军也许是察觉了八路军的动向,害怕被“聚歼”,有气无力地开了几炮,灰溜溜地撤退了。
顽8军妄想西犯打通胶济线的图谋就这样被粉碎了。望着仓皇后撤的敌军,聂师长乐哈哈地说:“老官,你们打得好。我要兑现我的诺言,为你们包饺子,一是补过年,二为你们庆功。”
若干年后,他的老部下官俊亭与人谈起这次大年三十丢下刚下锅的饺子没吃去打仗,战后聂凤智又为他们“补”饺子的事,还说:“那一顿饺子的味道真美。后来,每当我吃年夜饺子时,都会回想起那顿不寻常的饺子,想起我们老师长聂凤智同志。”
而其他27军的战士则说:“聂军长打仗就是怪,过年过节,本来是喜庆的日子,往往就成了敌人丧日,难怪鬼子、汉奸骂他是克星呢!”
7。海阳的地雷战(1)
在解放后有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做《地雷战》,它讲的就是山东抗日军民用地雷袭击鬼子的故事,它反映的就是聂凤智在中海任司令员时的抗战故事。
海阳县是胶东的抗日战斗模范县,也是中海军分区的“地盘”。这里的地雷战远近闻名,在和鬼子较量中,当地民兵制造出了大量的地雷,布设在大道、小路、草丛、树上、树下,使鬼子一踏进根据地,就寸步难行。
聂凤智来到中海夜袭水沟头后,各路日伪军就集结4000多兵力向中海“扫荡”。聂凤智在布置反“扫荡”后,特地找来了海阳县武委会主任,对他说:
“海阳是山东地雷战的正根儿,这次反‘扫荡’,你们要充分发挥地雷战的威力,给鬼子一个下马威!”
“我们一定为主力部队创造战机。”武委会主任表态说。
全县民兵立即行动起来,群众坚壁清野,进行转移,民兵则在敌军必经的大街小巷、山前路旁和房前屋后,到处埋下了“铁西瓜”,在“重点地方”还布置了雷区。海阳的“铁西瓜”最让鬼子胆战心惊,每次“扫荡”,光“平白无故”地踏雷就死伤不少人。这次鬼子“扫荡”,怕踩到地雷,就让伪军在前边寻雷、起雷。
谁知,民兵们发现后,立即“研制”出一种“真假子母雷”。这“真假子母雷”名字挺玄乎的,其实很简单——假雷在上,真雷在下,用线相连,一起假雷,真雷就炸。结果伪军起到“真假子母雷”,“轰”的一声巨响,整个人炸飞了。开始鬼子直骂伪军“心不细”,可是最心细的鬼子也一“起”,雷也被炸,这下鬼子才明白其中有玄机了,不敢再“起雷”了。每次出动,发现可疑的地方,就用石灰粉在周围撒个白圈,警告后面的队伍“此处有雷”,或者把写有“雷田”字样的纸条压在那里;遇见了“绊雷”,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住雷弦,将其引爆。谁知民兵们比他们还聪明,他们在没埋雷的大街和道路刨起新土,用石灰洒上白圈或压上“雷田”字条,在标记的旁边或另一条大街和道路上埋设地雷,结果,鬼子见着白圈就“绕路走”,正好又“绕”到地雷上。
挨炸太多了,鬼子也变聪明了,想出了更毒辣手段,抓了老百姓,就强迫他们走在前面踏雷开路,找不到老百姓,用牲口拖着木耙开道,自己则在后面远远地跟着。谁知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