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4/5页)

击毙,20多辆汽车被烧毁,公路上大火冲天,浓烟滚滚,把天空映得通红,十几里外都能看得见这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胡炳云大队在结束冯庙战斗后,转战到赵庄与之会合,在八路军苏皖纵队(又名山东纵队)在司令员江华领导下,共同协助地方发展抗日武装,先后组建了6、7个大队,共约1000余人。

(3)

在胡大队转战时,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桂顽李品仙因所属六区行政监察专员兼泗县县长盛子瑾与我党有所接触,怀疑盛已被“赤化”,免去了他的职务,另派马馨亭、黎纯一分别接任专员和县长。鉴于盛子瑾与他们对立,地下党采取“拥盛赶马”的方针,帮助盛子瑾摆脱困境,打跑了黎纯一,逼迫马馨亭带着1000多名伪军,取道日军防地,钻进了泗县东北90里地的大柏圩。

马馨亭是个十足的顽固派,专以###、剿共为业,经常指使伪军和土匪、恶棍与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找麻烦、闹磨擦,阻挠他们筹粮筹款,破坏抗日政权,捕杀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游击队战士。因而,大柏圩成了一个蜇人的“马蜂窝”。

为了捣毁这个窝子,巩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上级决定由张爱萍统一指挥胡炳云大队以及孙象涵大队、赵汇川支队和4总队1团,攻击大柏圩。

大柏圩由3个小圩子组成,四周有一道两米多高的围墙和深、宽各丈余的二道水壕。每个小圩子里都修筑了3、4个炮楼。

1940年的除夕,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

几支部队按照部署从东西南北四面铁桶似的围住了大柏圩。胡炳云大队奉命从西往东担任主攻。

四野漆黑,寒风刺骨。圩子里,不时传来地主老财鸣放的鞭炮声和伪军们饮酒划拳的吆喝声……蓦地,八路军的迫击炮弹像流星陨石一样落在圩子里的屋顶上、庭院中,轻、重机枪和步枪雨点般地朝着圩子的围墙、炮楼扫射。突击队分作多路冲到壕边、架上木桥,接着又冲到墙边,搭起云梯,翻过墙头。敌人猝不及防、纷纷溃退,指战员们穷追猛打。敌人钻进炮楼里,继续顽抗。

在火力掩护下,几个战士抱起炸药包,匍匐前进到炮楼底下,拉开了导火索。“轰、轰、轰”在震天撼地的响声中,炮楼被炸开了。翌日拂晓前,全歼了圩子里的敌人,只有贼头鬼脑的马馨亭带着几个亡命之徒,乘着混战的当儿,夹着尾巴溜走了。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战士们清扫战场,打开三个大地主的仓库一看,里面粮食和各种物资堆积如山!张爱萍和胡炳云几人商定,将这些地主搜刮得来的民脂民膏,除部分充作军需外,贴出布告,开仓济民!

听到八路军开仓济贫的喜讯,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携老扶幼,带着口袋,扛着扁担,赶着毛驴,推着独轮车,从方圆几十里外熙熙攘攘地前来领取粮食、衣服。大柏圩子里,连续10多天,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忙碌、喜庆的景象。

魏洼、冯庙、大柏圩三次战斗的胜利,在苏皖边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日军领教了八路军的厉害,受到了震慑,再也不敢贸然出动百十号人的队伍出来为非作歹了。那些伪军,一见八路军来了,老远地放几枪就跑。原来不让八路军进入村庄的地主武装赶紧派人来联系,“慷慨”地承担了八路军需用的布匹和军粮。就连国民党灵璧县县长许志远,也不得不与八路军建立了“统一战线”。

一时之间,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胡炳云大队名声远扬,老乡们亲切地称胡炳云为“胡老大”,鬼子、伪军也无奈地哀叹: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来了胡老大。”

(4)

一次,几个游击队员被100多伪军追到一个小村子,黄皮子伪军大喊着:“土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