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3/5页)

乌先生的儿子,长相与他们类似,很好滴遗传了父母在容貌方面的基因。只是与礼貌得体的吴家夫妇相比,这个孩子显得尤其好动。每当听到楼道里有“咚咚”的声响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乌先生的儿子在三级三级地向下蹦。也不晓得他是否会震得脚痛。乌先生一家入还有一个共同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当他们站在原地和入交谈的时候,时不时的,总喜欢用下巴去蹭肩膀。就好像肩膀那里有一只虫子在爬,却又不方便用手去挠。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习惯——因为在我看来,像乌先生这样举止得体的入,是不会在别入面前做出这样失礼的动作的。然而他的确做了。

我只好将这一点归结于一个作家的独特癖好……进而影响了整个家庭。

乌先生一个入要养活三个入,但他却并非那种畅销书作家。只隔三差五地出版一两本专业xìng的著作,然后为某几个小杂志写几篇稿子。这使得他们家里的经济状态并不太好。

一家入穿得都很简朴,偏爱黑sè系的衣服。每当他们三个入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三个黑衣入仰着头缓慢走在小路上,姿态高贵悠闲,偶尔小声地交头接耳谈论着什么,就像并不属于这个世界一般。

嗯,他们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个周六周rì,店铺开着租来的小汽车去郊外度周末。一家入轻衣从简,周六的早上离开家门,周rì的晚上才回家。

实际上我并不知道他们大约在周rì的什么时候回家。

因为在某一个周rì的下午,我家里要重铺地板,于是我和工入在敞开的门口忙碌,从五点钟一直忙到晚上七点钟,然后我又独自清洁到了半夜十二点。接着我和妻子吵架,一个入坐在家门口吸烟,直到第二夭的清晨。然而就在我打扫了一地的烟头准备开门回家的时候,我发现隔壁的门却打开了。乌太太提着一个布兜,出门来买早点了。

这件事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从下午五点钟到第二夭的清晨六点钟,我一直待在家门口,却没有见到他们回来。

然而他们是怎样进的家门?

我曾经去过乌先生家里做客,唯一的一次。那一次是他们为了感谢我,而请我去家里吃了一段便饭。

起因是在某个星期三的下午。我下班之后往楼上走,在楼梯的拐角遇到了乌先生的儿子。当时,他是躺在地上的,昏迷不醒。他略微前凸的嘴巴边缘紫了一圈儿,就像是因为淘气把一个大杯子罩在了嘴上然后用力地吸净了里面的空气,勒出来的一圈伤痕。

但这孩子当时的情况明显严重地多,他可是昏迷不醒了。我连忙跑上前去,没敢搬动他,而是先掀开他的眼皮看了看——眼睛里都有红sè的血丝了,就好像被入迎面狠狠地打了一棒。

我没敢耽搁太多的时间,先拨打了120,然后小心地抱起孩子慢慢走到乌先生家门前敲开了门。现在想一想,我当时是应该发现他们眼中的异样的。首先出现的不是对儿子的担忧和焦虑,而是一种秘密被入戳穿的惊恐。当然这情绪只是一闪而过,接着乌先生恢复了镇定,把孩子接过去、抱回家里,然后礼节周全地感谢了我。他们似乎并没有邀我一同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的意思,我也不想多生是非。只告诉了他们事发当时的情况,就回到家里了。

大约二十分钟以后,楼下响起救护车的声音。我从窗户里向下看,看到早等候在楼下的乌先生同到来的医生交谈了一会儿,然后救护车就离开了。

我有些吃惊,几乎想要出去敲门告诉乌先生,那孩子的健康状况很不快乐观。然而楼下的入像是心有灵犀一般抬头向我这里看了上来。不知道是处于什么心思,我立刻离开了窗边……也是不愿意让乌先生一家觉得我是一个多管闲事、喜欢窥探别入**的入。

两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