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来附 (第1/2页)
韩林的公事房中,侯世威的脸泛起了一丝苦色。
“赵总兵移驻宁远,宁远那边自有督抚衙门,自然不会让侯门入衙了。听闻亢兄要将亢家的买卖迁到乐亭来,侯某便想着也来韩大人这里寻一份差事。”
韩林顿时了然,原来是因为赵率教移驻宁远后,已经没了侯世威的位子,他丢了饭碗。
于是也不由得感叹道:“真是造化弄人。”
“是啊……”
侯世威叹了一口气:“锦州之战,侯某也得到了封赏,原以为能籍此有一番作为,可谁承想大半年过去,便时移世异,宁远的大官儿多,赵总镇到那里也需小心侍奉,更何况咱这个小小的主事,如今成了白身,因此才来韩大人这里寻口饭吃。”
说着,侯世威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笺,推至韩林的面前,嘴里道:“韩大人,这是赵总镇的荐信。”
韩林将信拿了起来,但只是揣进了怀里而并未拆开,嘴里笑道:“哪还需总镇大人的推荐,侯兄方才所说也实在太见外了一些,以侯兄的才干,韩某便是想求也求不来。”
“如今总镇大人肯割爱,是小弟之福。”
屡次打交道下来,侯世威这个人虽然有些趋炎附势,遇事时候有推诿的意思,但总体来看,能力还算不错。更何况韩林也算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因此想也没想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侯兄,你看这样如何?你便在我这里继续掌着衙狱刑房,衙狱刑房设两狱,犯了军法的卒伍,交由军狱处理,其次再设一个民狱,侯兄顺带着帮俺管管治下四个军佃村寨的纠纷、治安、民防如何?”
接着韩林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了,赵大人如若不从锦州去宁远,那侯兄便能够继续大施拳脚,小弟这里不过一营四寨,侯兄可莫要嫌弃才是。”
听到韩林答应了下来,侯世威大喜过望,嘴里道:“害,咱该去哪里跟着什么人,某心中自有计较,在赵总镇之前,侯某也当过其他人的幕友,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韩大人最合侯某的胃口。”
“可说是呢!”
亢五在旁边帮腔道:“亢某这些年走南闯北的,见过的人也不算少了,但能够坦诚相待的,反倒是这认识不过年余的韩大人。”
“惭愧惭愧。”
韩林对着两个人连连拱手谦虚道:“和气生财,和气生财,若非当日二位的帮衬,小弟哪里能这般容易地就当上这一县的镇戍?”
“之前在锦州与韩大人共事,侯某早就看出韩大人绝非池中之物,若非如此怎能同得总镇和纪太府的青眼?”
既然已经来到了韩林的帐下,侯世威便开始拍起了韩林的马屁。
“提到纪太守……”
亢五说道:“韩大人走后不久,纪太守便移驻山海,后来又听闻今上广收内镇,后面就没有听到纪太守的消息了。”
韩林叹了口气:“纪太府如今别居在京师的中官屯中,韩某每季都会奉上仪金,让他能自在些。”
中官屯就是后来的中关村,因为太监有又叫中官由此而得名,自明起,许多无依无靠的太监便聚居如此。
“大人高义。”
侯世威又拍了一记马屁侯说道:“昔年纪太府在锦州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与赵总镇一道斗与奴贼,如今却落得这般凄凉的下场,如此看来,侯某已是万幸。”
亢五也摇着头说道:“锦州叙功,纪太府为民请赏格五十八万两,从无克扣,这样的好太监竟然弃之不用,实在为皇朝可惜。”
韩林苦笑道:“纪太府如今这般模样,其实与韩林脱不开干系,若非韩林请诛魏逆,纪太府也无需至此。”
侯世威摆手道:“韩大人何须自责?魏逆所做之事千刀万剐也不为过,韩大人首义实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