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八 (第6/6页)

悟,如五祖师戒禅师,草堂青禅师,真如喆禅师,断崖了义禅师等等,他们尚且都不能够了生死。而再一转世,反而导致迷失,比起前一生,也远不能及了,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某某和尚,虽于禅门知所向方,犹未打破禅之区域。故不能令阁下息心念佛。意谓一悟即便无生死可了,亦无涅盘可证耳。不知纵悟到无生死可了,无涅盘可证地位。依旧仍在生死中不能出,在涅盘中不能证。

某某和尚,虽然对于禅门知道方向,可还没有打破参禅的区域限制,所以不能够令你息心念佛。他认为一开悟就没有生死可了,也没有涅盘可证。却不知道纵然悟到没有生死可了,没有涅盘可证的地位,还依旧在生死中不能出离,在涅盘中不能证得。

末世众生,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甚难甚难。况汝既看此一念落在何处,当时时专一看此念之落处。除此之外,皆不理会,直如怨家相寻,不肯一瞬失照,令彼走脱。必欲直下捉得,令其丧身失命而后已。而说出此念来时,种种境界,遂将看落处全体丢开,而以现出之境界为心得。

末世众生,想要依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很难很难。何况你既然要看守当下一念落在何处,那就应当时时专注一心看守。除此之外,一切都概不理会,就如同寻找怨家,绝不肯有一瞬间失去观照,而让他逃脱。必定要当下就捉到他,让他丧失性命才罢休。一旦说出当下一念到来时所出现的种种境界,就已经是将看守当下一念落处这件事全体丢开了,而把出现的种种境界当成心得。

不知此种境界,虽由静定而发,实为参禅之障。何以故。以忘却穷究此念落处,而以幻境为得故。且此境界,夹杂炼丹家之境界。

殊不知这些境界,虽然是发自于静定,实际上却是参禅的障碍。为什么呢?因为你忘记了穷追当下一念的落处,而把所显现的虚幻境界当成是参禅所得。况且这些境界中,还夹杂有炼丹家的境界。

阁下殆先曾用过彼之工夫,今由静定而发现耳。倘以为得,后来尚有着魔发狂之虑在。阁下不知全体抛却,尚企常久。以不能得,为之椎心警呵,岂非认贼为子,令守家业乎。

你大概以前曾经用过炼丹的工夫,现在由于静定而显发出来了。倘若把这种境界当成是参禅所得,今后就还有着魔发狂的担忧。你不但不知道将这些境界全体抛开,还企望它们恒常永久。因为不能够常常得到这种境界,而捶胸不已,警诫呵责自己,这岂不是认贼为子,让贼来守护自己的家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