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 (第4/10页)

好书推荐: 玄舞九变

成办。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着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夹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

又者,不念佛时,也不可以拘泥。纵然一念万年,远离时间长短的分别,也不妨碍每日有起有止。如果认为有不念佛时,有发愿时,就成为间断夹杂,便难成办往生大事。那么请问这一心念佛时,有没有见色闻声、穿衣吃饭、举手投足呢?如果有,一心念佛与举手投足二者,既然不会产生间断夹杂,一心念佛与发愿往生二者,为何就会产生间断夹杂呢?如果一心念佛时,不见色闻声,不知举手投足等,除非法身大士,才有这种功夫。然而法身大士,端居在一个地方,却又能现身尘刹。这其中的间断夹杂,就不知有多少了。

心具众理,应万事,岂止佛愿同时而已。约常途修持,发愿当在朝暮。亦有念佛一进毕,即发愿者。

心具众理,普应万事,哪里只是念佛发愿能够同时进行而已呢?对于平时的修持,发愿应当在早晚。也有念佛一完,就发愿的。

阁下深通性相,谓佛念,求生念,不能两具,似于事事无碍之圆理,未能彻信。又谓有则此念当剖为二,一半归佛,一半归愿,如此,一人应成两佛。

阁下深通性相二宗,认为念佛之念,求往生之念,二念不能同时具有,似乎对于事事无碍的圆教之理,未能彻底相信。又认为如果有二念同具一念中,那么这一念,应当剖为二半,一半归念佛,一半归发愿,如此,一个人应成两尊佛。

阁下于日用之中,眼见色时,耳鼻舌身意,便不闻声及缘法等耶。若一时并行不悖,何独于此而疑之。须知一念心体,其用无量。八识非一心之体用乎,彼既不成八佛,此何以成两佛也耶。

阁下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看见外色时,耳、鼻、舌、身、意五根,就不会听到声音以及攀缘法尘了吗?如果眼耳能够同时进行而互不冲突,为何独独对于念佛发愿二念同具而生疑呢?必须知道一念心体,他的作用无量。八识不是一心的体用吗?八识同运既然不成八佛,念佛发愿二念并行,如何能成两佛呢?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

平生绝对没有信愿的人,临终决定很难仗佛力往生。既然说临终是善恶境界同时顿然显现,暂且不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前的人不得往生。就算现前,也不得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愿意往生的缘故。因为不求阿弥陀佛的摄受,因此不能蒙受阿弥陀佛接引的缘故。

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

《华严经》中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说:“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现在善恶二业都现前,由于没有信愿之力,便不能奈何恶业啊!必须知道只依仗自力,那么就算恶业还有一丝一毫,就不能出离生死,何况恶业还很多呢?

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