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二 (第3/6页)

好书推荐: 玄舞九变

之心,断不至有得少为足,与卑劣自处之失。

又者,《高僧传》初、二、三、四集,《居士传》,《比丘尼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都是记载古德的嘉言懿行。阅读后,自然有欣欣向道的心,断然不至于有得少为足,与卑劣自居的过失。

宏明集,广宏明集,镡津文集,折疑论,护法论,三教平心论,续原教论,一乘决疑论,皆护教之书。阅之,则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见城垒矣。

《宏明集》,《广宏明集》,《镡津文集》,《折疑论》,《护法论》,《三教平心论》,《续原教论》,《一乘决疑论》,都是护教的书。阅读后,就不会被邪魔外道所迷惑,而能摧破他们的邪见城堡了。

此等诸书,阅之,能令正见坚固,能与经教互相证明。且勿谓一心阅经,置此等于不问。则差别知见不开,遇敌或受挫辱耳。汝书所陈,有未标示者,若能详细体察,其意固自彰彰。

这些书,读了,能令正见坚固,能与经教互相证明。你不要说一心阅经,将这些书放在一边不去看。那么差别知见不开,遇到敌人或者会受到挫败侮辱啊!你信中所说的问题,有的我没有标明注示,你如果能够详细体察,其中的意思自然会彰显明白。

又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谓于五阴色受想行识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了无主宰之实我可得。

又者,二空,就是我空、法空。我空:就是在五阴,色、受、想、行、识当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面四位是心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没有一个主宰的实我可得。

法空者,于五阴法,了知当体全空。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即是其义。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实相。由破无明,证实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

法空:在五阴法,了知当体全空。《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意义。这个法空的道理,就是实相。由于破除无明惑,证得实相,所以说“度一切苦厄”。

实相者,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之本,最为真实,故名实相。此之实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喻如衣里明珠,由不知故,不免贫穷。非曰在迷凡夫与证真谛之二乘,无此理体也。

实相:就是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的根本,最为真实,所以名为实相。这个实相,众生与佛陀共同具备。而凡夫、二乘人,由于迷惑背离的缘故,不能得到实相的受用。比如自己的衣服里有明珠,由于自己不知道的缘故,不免受贫穷之苦。不是说迷惑凡夫与证得真谛的二乘人,没有这个实相理体。

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

觉悟的人,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同明眼的人,亲自见到归家之路。也如同长久贫穷的人,忽然打开宝藏。

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

证悟的人,如同顺路回家,止步安坐。也如同手持这个宝藏,随意得受用。说“悟得”,那么有上根的凡夫,能够与佛相同。至于“证得”,那么初地之人尚不知二地之人抬腿落脚的地方 (凡夫证得实相谈何容易) 。认识到“悟证”二字的意义与区别,自然不会生起增上慢,不生退屈之心。而求生净土之心,就是万牛也难以挽回了。

又凡钞录文字,必须谛审精详,不可粗略了事。弥陀要解序,经成时大师节略,语句便不圆润。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