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十五 (第3/7页)
这本书,里面的错误非常多,而且偈颂大多是在提倡禅宗。恐怕你没有这样的学识(来辨别),不是怀疑大士说错了,就是根据自己的心意来误会其中的意思,那就罪过无量了。此书应该送给大通家看,你千万不要看。即便非要看,也等明年兴慈法师第二次刻印出来以后,再请来看。
初兴慈法师,得此本鉴定刻板。前年送光一部,光息心校正,劝彼另刻。彼拟明年方刻,此板当好看多矣。
之前兴慈法师,得到这本书来鉴定刻板,前年送给我一部。我仔细校正后,劝他重新刻印。他打算明年才刻,这个版本应该会好看得多。
护法录甚好,但非专主净土者。其谈宗处,不可妄会。而高僧嘉言懿行,阅之则能长人善根。往生论注,照光标示,已标过否。此书文理甚好,宜熟看之。
《护法录》这本书很好,但不是专主于阐说净土的。其中谈论禅宗的地方,不可以妄加附会。而(书中所记载)高僧的嘉言懿行,读了之后,能够增长人的善根。《往生论注》,按照我的标示标过了吗?这本书的文理很好,应该熟读。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你的妄想心,遍天遍地都是,却不知道专心念佛。所谓心念向外驰求,不知回光返照。这样学佛,很难得到佛法的实际利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心之法乎。
孟子说:“学问的宗旨没有别的,就是把妄动的心放回到本位上去。”你学佛却不知道息心念佛,(这样一来)对于儒教尚且都没有实际遵行,更何况佛教是真实息心的大法啊。
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
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当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乃至六度万行;《心经》当中的照见五蕴皆空。都是指示人们即境识心的妙法啊。
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如果你一向只想着博览诸多经论,也并不是没有利益。奈何你业障没能消除,还没有得到(博览经论的)利益,却先受到损害了。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永明等录,有何不合。汝且认真念佛。净土十要一书,多看即已足矣。余且待财智有余时,再请而读之,不晚也。
永明禅师等祖师的语录,有什么不适合读的。你暂且认真念佛。《净土十要》这部书,多多阅读就已经足够了。其余的暂且等待财力智慧有富余的时候,再请来读,也不晚。
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然必须志诚恳切,摄心而念,不可着外境相。否则心地不通,观道不熟,魔境现前,亦不了知,则殆矣。切嘱切嘱。
念佛的乐趣,只有真念佛的人才知道。然而必须志诚恳切,摄心而念,不可执着外在境相。否则心地不通达,观道不纯熟,魔境一旦现前,也不能明了知道,就危险了。切记切记 。
今之真宏净土者,实难其人。遍参知识之念,改作一心念佛,则利益大矣。否则徒成一个劳碌奔跋而已。谛法师处,宜多请教,余则非光所知也。
现如今,实在难遇到真正弘扬净土法门的人。把你普遍参访善知识的念头,换成一心一意念佛,利益就大了。否则,就成了白白地劳碌奔波了。谛闲法师那里,应该多多请教,其余(的人)我就不知道了。
安士全书,为古今善书之冠。拟排印普遍流布,藉以挽回世道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