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三 (第2/8页)

好书推荐: 精真之马 道門入侵

芦席者之法则以为模范。何颠倒一至于此。

想要发挥《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的奥妙,为何不取法于释迦如来与马鸣菩萨,以及历代古德注疏的经论,却反过来要以我写的论文作为模范。这就如同:儒家学者想要发挥尧、舜、禹、汤、周武王、孔子、孟子代代相传的学问,不以《四书》、《五经》、《十三经》作为模范,而以樵夫的歌声、牧童的唱曲作为模范;织布师想要织出回文古锦,不取织锦人的法则以为模范,而取编芦席人的法则以为模范。你为何颠倒到如此地步。

虽然,人之相交,唯贵各尽其分量而已。昔有童子捧沙供佛,佛即欢喜纳受。以沙乃童子力所能办,其供之之诚,与供无上珍馐妙味,等无有异。今以( 光) 所易办之沙,供之座下。固知无用,聊将其诚。倘亦用以涂地,庶可灭我罪垢,长我福田。因将七题一串穿来,儱侗论之,以塞其责。

虽然说与人交往,贵在尽其所能的力量。过去有童子捧沙供佛,佛即欢喜纳受。因为沙是童子力量所能办到的,他供养的诚心,与供养无上珍馐妙味,平等没有差异。现在以我所容易备办到的沙,来供养座下您。虽然知道没什么用,姑且就供养一片诚心吧。就像用沙来涂地,或许可以灭除我的罪垢,增长我的福田。因此将七个题目一起串起来,笼统讨论,来勉强作答。

论曰,执心在内在外在中间等,乃凡夫之情见也。执心定不在内在外在中间等,亦凡夫之情见也。非直指见性是心非眼,即末显本,指波即水之真智也。何也。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一一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也。若有在有不在,则非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周遍矣。以如来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间,无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故也。

论说:执心在身内、在身外、在中间等等,这是凡夫的情识分别知见。执着心一定不在身内、在身外、在中间等等,也是凡夫的情见啊!并非直指见性是心不是眼,这是指即末显本,指波浪就是水体的真智啊!为什么呢?因为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一一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如果有在某处、不在某处的分别执着,就不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不能周遍了。以如来藏妙真如性,含育众生佛陀,包括空、有二法。世间、出世间,没有一法能够超出如来藏之外,没有一法不在妙真如性之中的缘故啊!

以凡情观之,岂但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属生灭,皆非真如。即断惑证真,成等正觉,亦不出生灭之外。以圣智观之,非但断惑证真,成等正觉,固属真如。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全体真如。从本已来,原无一毫生灭之相可得。再进而论之,真亦不立,如本无名。一心尚不可得,有何二门之可论哉。是为究竟真如,究竟如来藏妙真如性,究竟心。正所谓五蕴皆空,度诸苦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者也。

以凡夫情见来观,不但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都属于生灭,都不是真如。就是断惑证真,成等正觉,也不超出生灭之外。但以圣人的智慧来观,不但断惑证真,成等正觉,固属于真如。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全体是真如。从本已来,没有一丝毫的生灭之相可得。再进一步讨论说,真也不立,如本无名。一心尚且不可得,有什么二门来可以讨论的呢?这才是究竟真如,究竟如来藏妙真如性,究竟真心。正所谓的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者啊!

如上一番说话,乃( 光) 二十年前偶尔梦着者。今承其雅意,献于座下。如曰必须分而论之,详其文义语脉旨趣,则非( 光) 之衰颓心目,荒唐学业,所能办也。请求之古德,及当代讲家。自能畅座下之本怀,惬 (qi è) 座下之素志耳。

如上面这一番话,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