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 (第5/7页)
秦缓等之神妙不测,而不广告者,以病属宿业,有神仙不能疗者,况神医乎。
即使是上古神医医缓、扁鹊束手无策的疾病,一吃下这个药,立刻起死回生。于是有心救活他人,济度世间的人,为这法门广泛宣传,令有病的人,共同来吃这个药。(我)虽然知道神医们的医术神妙不测,而不为之推广,是病苦是宿世业障,有些神仙也不能治疗的,何况只是神医呢?
至于所断评衷论语,实属婆心真切,与(印光)交互发明。特欲开人正眼,非是文饰(印光)。
至于所评论《弥陀衷论》的话,实在属于婆心真切,与我的看法互相阐发彰明。只是想要开启他人的正法眼,并不是以文字来装饰我。
仁老评语,亦极痛切。然于王生心病,及衷论流弊,尚欠发挥。(印光)所说,多致力于此二者耳。
杨仁山老居士的评语,也极为痛切。然而对于王耕心的心病,以及《弥陀衷论》的流弊,还欠发挥。我所说的,大多致力在这二个方面。
及余所答,皆悉圆融恰当。唯论四土一段,约理固无大碍,约事殊欠精详。以凡圣同居,方便有余二土,乃约带业往生之凡夫,与断见思惑之小圣而立,不可约佛而论。
至于你们信中其余的回答,都圆融恰当。唯独讨论净土四土一段,在理来说固然没有大碍,在事来说还欠精详。凡圣同居、方便有余二土,是针对带业往生的凡夫,与断见思惑的小圣而立的,不可以针对佛来说。
若约佛论,非但西方四土,全体寂光。即此五浊恶世,三途恶道,自佛视之,何一不是寂光。故曰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遍一切处之常寂光土,唯满证光明遍照之毗卢遮那法身者,亲得受用耳。余皆分证。
如果针对佛来说,不但西方四土,全体是常寂光。就是这个五浊恶世,三途恶道,以佛来看的话,哪一处不是常寂光土呢?所以说毗卢遮那法身佛,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佛所住的地方,名为常寂光土。遍一切处的常寂光土,唯有圆满证得光明遍照之毗卢遮那法身的佛陀,才能亲自得到受用啊!其余都是分证。
若十信以下至于凡夫,理则有而事则无耳。欲详知者,当细研弥陀要解论四土文。而梵网玄义,亦复具明
如果是十信位以下一直到凡夫,理有而事无。想要详细了解的话,应当仔细研究《弥陀要解》中讨论四土之文。另外,《梵网经玄义》中,也有具足说明
(毗卢遮那,华言光明遍照,亦云遍一切处,乃一切诸佛究竟极果满证清净法身之通号。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亦然。若释迦弥陀药师阿閦等,乃化身佛之各别名号耳。卢舍那,华言净满,以其惑业净尽,福慧圆满,乃约智断二德所感之果报而言)。
(毗卢遮那:华言光明遍照,也称遍一切处,是一切诸佛究竟极果,圆满证得清净法身的通号。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也是如此。像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阿閦佛等,这是化身佛各有差别的名号。卢舍那:华言净满,因为惑业净尽,福慧圆满,这是针对智断二德所感的果报来说)。
(注解:智德与断德。各指本具之佛性与修证之涅盘。《观音玄义卷上》云:( 一) 众生所具之了因,至于佛性果,称为智德,乃照了一切事理者。( 二) 众生所具之缘因,至于佛性果,称为断德,乃断尽一切妄惑者。前者为菩提,后者为涅盘。)
又须知实报寂光,本属一土。约称性所感之果,则云实报。约究竟所证之理,则云寂光。初住初入实报,分证寂光。妙觉乃云上上实报,究竟寂光。是初住至等觉,二土皆属分证。妙觉极果,则二土皆属究竟耳。
又必须知道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本来属于一土。对于称性所感的果,则称为实报庄严土。对于究竟所证的理,则称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