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十五 (第3/5页)
。开悟的人便能够心领神会,迷昧的人完全随言语所转。不知道古人棒喝喝骂的用意,就认为这样是行持。这个过失,岂止是如王莽学周公旦,曹操学周文王那样。
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人等,翻成毒药。裴公美谓得其意则疾成佛道,失其旨则永入泥犁。可不惧哉。
醍醐的上妙美味,为世间所珍贵,遇到这样的人,就翻变成毒药了。裴休说:得其意,则疾成佛道,失其旨,则永入地狱。能不畏惧谨慎吗?
祈阁下勿萌此念也。至于语文类古人作词料用者。不知古人皆于自心大有发明,故出言吐词,妙合禅机。譬如庖丁解牛,由鸡射猿,非学而能者也。
祈望阁下你不要萌生这种念头。至于想要学习文句,类同古人,来作为文词资料使用。不知道古人全都对于自心,有大的发现明,所以出言吐词,妙合禅机。譬如庖丁解牛,养由基射箭,猿猴流泪,知不能免死,这不是学学就能够达到的啊!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
你二月份来普陀山,一转眼半年过去了。纵然有一百年的寿命,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这一口气还在,就应当寻求将来的出路。不要等到临终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四者幸备,尤当努力。如登宝山,要得摩尼。
每每想到《四十二章经》中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很庆幸这四者全都具备,就应当加倍努力。如同登上宝山,一定要得到摩尼宝珠。
良以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生死不了,难免堕落。所以如来极劝众生,发真信心,及切愿心,持佛名号,求生净土。
实在因为在凡夫地没有断除惑业,生死不了,难免堕落。所以如来极力劝导众生发真实信心,以及迫切愿心持佛名号,求生净土。
当以供养三宝,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种种功德,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感应道交,定满所愿。
应当以供养三宝,一生守戒,一切所作的种种功德,不求来生的人天福报,不求现世的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就和佛的誓愿相契入相附合,感应道交,一定满你所愿。
如人堕海,有船来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难免沉溺。佛欲令汝超凡入圣,汝却愿得有漏之福。福报一尽,永堕三途。如摩尼珠,用弹黄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如人堕入大海,有船来救,如果肯上船,就即刻登上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就像是不肯上船,难免沉溺生死大海。佛陀想要使你超凡入圣,你却愿意得到有漏的福报。福报一尽永堕三途。就像用无价的摩尼宝珠,用来弹射黄雀。所得的少,所失掉的多。真是太可惜了!应该警觉反省啊!
当知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众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不可以简便易行,视作等闲。必须以勤恳之心,方能成办。
应当知道念佛往生这一法,是一切众生速出生死的第一要道,实在是一切诸佛,速成正觉的最上法门。不可以因为简单方便容易行持,就等闲视之。必须以勤恳之心,才能成办。
至于修持法则,龙舒文中具载。又有安士全书,具载念佛往生法则并随事积德,居尘学道,齐家教子,淑世善民,种种法则,悉臻奥妙。可谓通儒释于不二,冠古今而无双。一切缁素男女,皆堪永为龟鉴者也。
至于修持的方法规则,《龙舒净土文》中有具体记载。又有《安士全书》,具体记载了念佛往生的法则,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