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十七 (第2/7页)

好书推荐: 精真之马 道門入侵

方也。故知永明料简,为不足法。

《四料简》又说:‘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现今有很多专门持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愚夫愚妇,这些人到处都有。我也没有看到几个人临命终时,能现出种种的瑞相,承蒙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到西方去啊。由此可见永明禅师的《四料简》,不足以作为修行的法则。”

余曰,汝何囫囵吞枣,不尝滋味之若是也。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皆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吾数十年来,见禅讲诸师所说,皆与汝言,无少殊异。见地若是,宜其禅与净土,日见衰残也。

我说:“你怎么如此囫囵吞枣,不知品尝滋味啊!永明大师所说的《四料简》,是大藏经的纲要宗旨,是修持佛道的明镜。首先,你必须认准什么是‘禅’?什么是‘净’?什么是‘有’?什么是‘无’?然后,再句句剖析,就会知道《四料简》字字就好像天造地设的一样,没有一个字不是极为恰当,没有一个字能够更改移动。我数十年来,见到一些禅宗讲经法师所说的,都和你所说的话一样,没有稍微的差异。大家的见解既然都是这样,那就不奇怪为什么禅宗和净土两个法门,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衰败残缺了!”

问,何名禅净,及与有无,请垂明诲。

他说:“什么是‘禅’?什么是‘净’?什么是‘有’?什么是‘无’?请师父慈悲给我明确的教导。”

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

我说:“所谓‘禅’,就是指我们人人本具的天真本来的佛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禅宗言语不说破,让人参究而自己悟得,所以他禅宗言语就是这样。实际上是指无能无所,即寂即照的离念灵知,纯真心体(离念灵知,就是完全没有分别思虑,而明白洞悉前境)。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所谓‘净土’,就是深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并非是偏指理体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所谓‘有禅’,就是指人们参究的功力至极,念虑寂静而情执消亡,彻底见到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即所谓的明心见性。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有净土’,就是真实地发起菩提心,生起深信,发起誓愿,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儱侗(long tong )。

所谓的‘禅’与‘净土’,只是针对教典和理体而言;‘有禅’、‘有净土’,乃是针对众生根器和修行来说。教典和理体则是永恒不变的本来,即使是佛陀也不能增加一点,凡夫也不能减少一点。不同根器的众生必须依教典来修行,修行到了极致,便可证得理体,使其证得西方实有全都是自己心中之境。这里所讲的‘禅净’、和‘有禅有净’,二者文字虽然相似,实际上大不相同,必须仔细地参酌详审,不可笼统不清。

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