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对照第二回 (第3/9页)

好书推荐: 玄舞九变

生的根机和适宜的法门,言教广传于后世。普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恢复本有心性。灭除元本没有的虚幻之业,明了本有的真心。所以《华严经》中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须知智慧德相,与妄想执着,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执着。悟之则全妄想执着,即为智慧德相。喻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所谓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者。此之谓也。

必须知道智慧德相,与妄想执着,唯是这一个心,原本不是二个东西。迷惑了,那么全体智慧德相,就成为妄想执着。觉悟了,那么全体妄想执着,就成为智慧德相。譬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也如同醉酒之人看见房屋转动,而房屋实际没有转动。迷路之人认为方向移动了,而方向实际没有移动。所谓的,万境本无事,唯心自扰乱,一个心念都不生,万法全都止息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此理悟之虽易,证之实难。若非宿根成熟,孰能亲证亲到。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无论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与夫天仙修罗之辈,地狱鬼畜之俦。但能至诚发愿,持佛名号。圣则顿成佛道,余则带业往生。

然而这个道理觉悟到虽然容易,证到却实在太困难。如果不是宿根成熟,谁能亲自证到。所以我佛世尊,特别垂示方便,建立一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无论是圣人凡夫,愚人智者,与天人仙人、阿修罗之辈,地狱、饿鬼、畜生之类。只要能够至诚发愿,持佛名号。圣人即能顿成佛道,其余的则可带业往生。

既得往生,则惑不期断而自断,德不期证而自证。譬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既然得以往生,那么烦惑没打算断除而自然断除,性德没打算证得而自然证得。譬如大冶洪炉与一片雪花,雪花还没有飘到炉边就被融化了。与有道德的人亲见一面,俗鄙之念就完全消失了。

夫孝子之于亲,宜先乎本而次乎末,养其体而导其神。倘唯知服劳奉养以安之,立身行道以荣之,而不知以常住无生之道,念佛往生之法,谕令修持。

孝子对于双亲,应该先关心根本而其次关心枝末,奉养双亲的身体而引导他们的神识。倘若只是知道服劳奉养以安置父母,立身行道以使父母荣耀,而不知道以常住无生的佛道,念佛往生的方法,告知他们来修持。

使其生念佛号,死生佛国。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参随海众。闻圆音而三惑净尽,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使他们活着念诵佛号,死后往生佛国。告别生死轮回的虚幻之苦,享受常住不变的真实快乐。承事阿弥陀佛,参随莲池海众。听闻佛陀的圆音,而三惑净除究尽,睹见极乐妙境,而四智圆悟彻明。不离安养国,遍入十方界。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的佛性,普作苦海度人的慈航。

是所谓见小而忘大,得近而遗远。乃中人之局见,非达士之大观也。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

所谓见到小孝而忘记大孝,得到浅近而遗忘了深远。这是中等人的局限浅见,不是通达之士的宏远观察啊!如果能够令母亲与自己,以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阿弥陀佛的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

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其所谓孝慈教育,非世之所谓孝慈教育也。此家庆图原始要终之极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