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 (第3/8页)

这样可以看到净土修学的概要了。

及至永明大师,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显垂言教,着书传扬。又恐学者路头不清,利害混乱,遂极力说出一四料简偈。可谓提大藏之纲宗,作歧途之导师。使学者于八十字中,顿悟出生死证涅盘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

等到唐朝末年永明延寿大师 ( 先以禅得道,后更赞净土) ,以古佛身乘愿出世,方才明确地垂示法言,着述弘扬净土宗。又怕学人对禅与净土的修行路头不清,对其中的利害关系混乱不清。于是就极力说出《四料简偈》,真可谓提炼出了大藏经的根本要义,用来作为歧路众生的修学导师。 (《四料简偈》是“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使学者在这八十个字当中,顿悟出离生死、得证涅盘的要道。他的救世婆心真可谓千古未有。

其后诸宗师,皆明垂言教,偏赞此法。如长芦赜,天衣怀,圆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则,楚石琦,空谷隆等,诸大祖师。虽宏禅宗,偏赞净土。

永明大师以后的诸位禅宗祖师,都明确地宣说净土法门,修持并提倡净土法门。比如长芦宗赜禅师、天衣义怀禅师、圆照宗本禅师、大通善本禅师、中峰明本禅师、天如维则禅师、楚石梵琦禅师、空谷景隆禅师等,诸位大祖师虽然弘扬了禅宗,但是更加赞叹净土法门的殊胜。

至莲池大师参笑岩大悟之后,则置彼而取此。以净业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

到了明代的莲池大师参学于笑岩德宝禅师, 大悟之后,就搁置禅宗专修净土。因为净业假如能够成就,禅宗的利益自然能得到。好像已经用大海水沐浴的人,必然已经用到百川之水;人已经到了长安含元殿中,就不需要再问长安在什么地方啊?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

从此以后蕅益大师、截流大师、省庵大师、梦东大师等,诸大祖师无一不是这样。因为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弘扬佛法应该适应不同时期众生的根器,观机逗教。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众生就不能得度了啊。

自兹厥后,佛法渐衰。加以国家多故,则法轮几乎停转。虽有知识,各攻其业。以力不暇及,置此道于不问。有谈及此事,闻者若将浼 (m ěi ) 焉。幸有一二大心缁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灭,使来哲得闻,实莫大之幸也。

从此以后,佛法渐渐衰微。加上清朝中后期内乱和外战连绵,佛法的传播几乎中断。这时候虽然也有善知识,但是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无力顾及到弘扬净土法门的事情,于是置之不问净土。偶尔有谈及净土的人,能听闻并依教修行的人也没多少。幸亏期间有一两个发大菩提心的出家在家佛子,将净土经论刻板印刷,流通世间,致使佛祖言教不至于泯灭,使后来的有缘人能得以阅读闻法,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

我以阐提的根性出家,自己揣度根性平庸陋劣,罪业深重。所以对于禅宗、教下这两种法门,根本不敢妄想来修学。惟独对于依仗阿弥陀佛的慈力,带业往生这一法门,很有信心。虽说十多年来,我悠悠泛泛虚度岁月,还丝毫没有得到净土法门的益处,但是从陕西到浙江,从北京到普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