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1 (第2/4页)

我家在正西方向,离这儿只有四十里左右。那边有一座城池,便是我建国立业的地方。” 三藏问道:“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呢?” 那人回答道:“不瞒师父,那便是我当年创立的国家,国号乌鸡国。”

三藏又问:“陛下如此惊慌失措,究竟是发生了何事,才让您来到这里?” 那人悲痛地说道:“师父啊,五年前,我国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地里连草籽都长不出来,百姓们都被饿死,那场景实在是令人痛心。” 三藏听后,不禁点头叹息道:“陛下啊,古人说:‘国家政治清明,上天也会顺应。’

想必是您对百姓不够慈爱体恤吧。既然遭遇了灾荒,您怎么能离开城池呢?您应该打开仓库,赈济百姓;反思并改正以前的过错,重新推行善政,赦免那些被冤枉的人。这样,自然会天地和谐,风调雨顺。” 那人无奈地说:“我国仓库空虚,钱粮都已耗尽。文武百官的俸禄都停发了,就连我自己的膳食中也没有荤腥。

我效仿大禹治水,与百姓同甘共苦,沐浴斋戒,日夜焚香祈祷。就这样过了三年,结果却只是河干井枯。就在国家陷入危急之时,忽然从钟南山来了一个全真道士,他自称能呼风唤雨,还能点石成金。他先是见了我国的文武官员,后来又来拜见我。我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没想到还真有灵验。

只见他令牌一响,转眼间就大雨倾盆。我原本只希望能下三尺雨就够了,可他说久旱之地难以滋润,又多下了二寸。我见他如此仗义,就与他结拜为兄弟,以‘兄弟’相称。”

三藏说道:“这可是陛下您的大喜事啊。” 那人却反问道:“喜从何来?” 三藏疑惑道:“那全真既然有这般本事,您要是需要雨,就让他下雨,需要金子,就让他点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怎么会离开都城来到这里呢?”

那人痛苦地说道:“我与他同吃同住,仅仅过了两年。又到了阳春时节,红杏、夭桃都开花绽蕊,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还有那些王孙贵族,都出去游春赏玩。那时,文武百官回了衙门,嫔妃们也回到各自的宫院。我与那全真道士手挽手,缓缓漫步到御花园。

走着走着,忽然来到八角琉璃井边,不知他往井里抛下了什么东西,井中顿时射出万道金光。他哄骗我说井里有宝贝,让我到井边去看。就在我凑近井口的时候,他突然起了歹心,‘扑通’一声,把我推下了井里,然后用石板盖住井口,又在上面堆上泥土,还移栽了一株芭蕉种在上面。可怜我啊,已经死去三年,成了一个落井冤死的鬼魂!”

唐僧一听眼前这人自称是鬼,顿时吓得浑身酥软,寒毛直立,心里怕得不行。可没办法,只能强忍着恐惧,继续开口问道:“陛下,您说的这些话,实在是不合常理啊。

您既然已经死了三年,那文武百官,还有三宫皇后,每逢初一、十五等朝会,在大殿上怎么就没人发现您不见了,不来找您呢?” 那人悲伤地说道:“师父啊,说起那妖怪的本事,当真是世间少见!自从他害死我之后,当时就在御花园里摇身一变,变得和我一模一样,简直毫无差别。

如今,他霸占了我的江山,暗中侵占了我的国土。我那两班文武大臣、四百名朝廷官员,还有三宫皇后、六院嫔妃,都被他掌控了。” 唐僧忍不住说道:“陛下,您也太懦弱了。”

那人疑惑地问:“怎么就懦弱了?” 唐僧解释道:“陛下,那妖怪神通广大,变成您的模样,侵占了您的江山。文武大臣们认不出来,后宫嫔妃也察觉不了。只有您死得明白,您为什么不在阴曹地府向阎王告状,把您的冤屈申诉申诉呢?” 那人无奈地说:“那妖怪神通太过广大,和阴司的官吏们交情深厚。

都城隍常常和他一起喝酒,海龙王也和他沾亲带故,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都是他的结拜兄弟。就因为这样,我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