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印光法师下册。 (第4/8页)

净土法门,只要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就可以仰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往生西方,顿脱苦难的轮回。

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

一旦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会进入佛的境界,和佛一样的受用。一切凡情圣见自然不会出生。才是千稳万当,万不漏一的特别法门。现在是末法时期,舍弃这个法门就没有其他法门可以令众生出离生死了。

如来以自力他力,通途特别二种法门,普利一切。菩萨荷佛家业,唯以上求下化为事。故于十方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和光同事,方便引导。或隐或显,了无定相。

如来以自力他力,通途特别二种法门,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菩萨荷担佛陀家业,唯以上求下化为事务。所以在十方法界,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和于尘俗,与众生共事,方便引导一切众生。或者隐密,或者显着,没有定相。

其有内秘圣德,外现异迹。如弥陀之为善导丰干,观音之为宝志僧伽,文殊普贤之为寒山拾得,弥勒之为布袋和尚。其言其行,非凡情可测,渺不知其为何如人。及至临终发露,或由殁后征验,方得了知。

有内心秘藏圣德,外相显现奇异的行迹。如阿弥陀佛示现为善导大师、丰干和尚;观音菩萨示现为宝志和尚、僧伽国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为寒山、拾得;弥勒菩萨示现为布袋和尚。他们的言语行迹,不是凡情可以测度,渺然不知他们是什么人。到了临终时才发露,或者由亡后的征兆验证,方才得以了知。

亦有隐显相即,本迹俱示者,如弥勒之为傅大士也。有时据其迹而隐其本,自谓凡夫。有时据其本而拂其迹,自称弥勒。良以众生心量,过于狭小。

也有隐密与显明相即,根本与化迹全都显示的。例如弥勒菩萨示现为傅大士。有时候根据他的事迹而隐藏他的根本,自己说是凡夫。有时候根据他的根本而拂开他的行迹,自称为弥勒示现。实在是因为众生心量,太过狭小。

若非稍有所得,妄拟圣位,便是高推圣境,甘处凡愚。是故大士以身表率,俾知已证等觉者,尚自谓为凡夫。而妄自尊大,甘处凡愚者,皆当为之猛省也。

如果不是稍有所得,狂妄自比入于圣位,就是高推圣境,自己甘心处于凡愚。所以大士以自身作表率,使我们知道已经证得等觉的菩萨,尚且自己称自己为凡夫。而那些狂妄自高尊大,或者甘心处于凡愚的人,都应当深刻地反省啊!

大士一生所行之事,所说之法,悉皆直指向上一着,而复不遗事善。六度齐修,一法不着。至其受法弟子,莫不深契真常,顿空蕴界。舍身命财,作大法施。故得道震两朝,德被异世。由陈至今,千数百年。普令见闻,同种善根。

傅大士一生所行之事,所说之法,全都是直指人心,向上一着的禅法,而又不遗漏事相的善行。六度一齐修持,一法也不贪着。至于受法的弟子,没有不深契真常,顿空蕴界。舍身命财,作大法施。所以能道震梁陈两朝,德行加被后世。从陈朝到现今,一千几百年。普令见者闻者,同种善根。

义乌双林寺,乃大士潜修之所。向有传录木板,以屡经钞录刊刻,未经明眼人校订,遂致错讹不胜其多。奉化孙玉仙居士,至双林礼谒大士,得其书归,即欲重刻,以广布大士之道。

义乌双林寺,是傅大士潜修的处所。一向有《傅大士传录》的木刻板,因为经过多次的钞录刊刻,没有经过明眼人的校订,致使错误很多。奉化的孙玉仙居士,到双林寺礼拜傅大士,得到这本书回来,就想要重刻,以广布大士的道法。

祈(光)校订,以冀芜秽尽除,而天真彻现。(光)勉竭愚诚,息心正订。虽未能一无遗漏,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