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3/5页)
西玛丘陵的防线,三千人花费半个多月时间,筑出三道十尺高,分成三阶,顶厚两尺,底厚六尺,一千两百尺宽的冰壁。
双方兵力相当,普罗西亚军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占优势,而斯堪地军有防守之利。
指挥斯堪地军的赛克利侯爵将部分兵力平均分配在冰壁防守,其馀人马分成十数个队列在后,随时视战况支持前方。
普罗西亚军则在冰壁前摆出四个阵列,这是很常见的布阵方式,四个阵列同时进攻,找出防御最脆弱的地方后再集中兵力突破。
但是攻击方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做法,最西侧的阵列后方,发出密集的箭雨落在冰壁前后的范围内。
他们刻意在阵列前以旗帜遮蔽,掩藏后方的兵力配置,从攻击的情况来看,可知普罗西亚方将半数的弓手都集中在西侧。
由于弓弩数量、性能都远不及对方,斯堪地军缺乏足够力量反制敌军,只能设法掩蔽。
侯爵没有立刻下令增援西侧,对方的箭矢有限,不可能持续射击下去,而且这可能只是诱饵,想先将己方兵力吸引开再猛攻东侧防线。
果然在西侧箭雨还未停歇时,东侧的阵列后方已推出数部钉著木板的雪橇向前,这应该才是攻击主力。
防守方指挥官立刻将半数预备队调往东侧防卫,可是对方的队伍此时却放下那些雪橇后退了。
还在咋异对方的怪异举动时,敌军从中央偏西的阵列后方对墙头守军发出魔法攻击,另外几部钉著木板的雪橇也被推上来。
将其他的预备队紧急调往后,对方又抛下雪橇撤退了,(敌军到底想攻哪里?难道是想藉著这些扰乱动作,消磨我军的士气和体力吗?)斯堪地的指挥阶层都感到疑惑。
但是此时攻击方中央偏东和西侧的阵形又开始放箭,接著各有一队士兵向前冲。
「所有人留在岗位上不要理会,这又是敌人的假动作,他们完全没拿梯子、绳勾、长杆之类的东西,根本爬不上滑溜的冰壁。」指挥官传令道。
但是当普罗西亚兵开始出现在冰壁顶端时,所有看见的守军都变了脸色。
想不透对方是如何上来的,也没时间去想,斯堪地军急急忙忙地赶往要堵上这两个缺口。
从西侧登墙的普罗西亚兵很快站稳阵脚,逐步扩大防守缺口,从中央偏东位置登墙的却因为受到来自左右两方的压力,逐渐支撑不住。
离墙下不远处的雪橇再度被冲出的普罗西亚军推动而撞上冰壁,大批士兵踩著钉上木条防滑的板子登墙后,从两侧包抄正在猛攻战友的敌人。
至此第一道防线已全面失守,斯堪地军指挥官不得不下令撤退至第二道防线。
能够顺利登上冰壁是利用强弩发射涂上颜色的加粗强固箭矢,士兵们辨认出来后踩著刺入冰壁的特制箭矢攀上高墙。
如同事前预料,敌军以雪筑墙再淋水使其冻硬,表面虽然坚实,但只要能射透冰层,里面的雪层就容易深入。
虽说这些策划是出自己手笔,不过诺修很清楚能进行的如此成功,是因为有人完全掌握敌方的阵形队伍变化并告知,所以可以确实抓住时机攻击对手弱点。
从没看过那个人指挥阵列,但光凭那种能立刻察知双方阵形变化的本事,恐怕任何名将都没办法在对等条件下战胜他。
刚胜一场而士气旺盛,可是诺修没有下令趁势追击。天色已经变得昏暗,攻击的准备却不完全,身体的创伤和疲劳也不是可以完全靠意志来弥补的。
现在要担心的是敌军反扑,除了安排士兵休息、伤患治疗外,还要将防御工事稍做修改。
己方在白天的战斗中死伤合计两百多人,不过敌军伤亡更加惨重,光是留下的尸体就已将近三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