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2/5页)
双全本就无可挑剔,而长孙无忌同样也是贵族出生,更为李二十八大学士之首,他们中两人无论是谁都可以说人中翘楚。
可是两人一筹莫展的问题如今却成为了张毅的考题,这便让李慧不禁心里有些不愤,这可不就是专门为难张毅吗?
“陛下,您的这个问题不知道小臣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张毅开口了,朝着李二拱了拱手,道:“这个问题因为存在事实依据,那么自然就没有可比性。”
说着,张毅朝着李慧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心里有数,继续道:“首先,小臣无论如何回答,因为没有事实的检验,无论是对或者是错,那么其实都是一个空洞的答案。那么这中间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方是小臣,另一方则是陛下您!
小臣作为答题者,肯定会认为小臣的答案是错的,而陛下您判定答案正确与否就算是小臣回答的狗屁不通,可是陛下您又拿什么论证来证明小臣的回答是错误的呢?”
“朕难不成还会在军国大事上与你做文章?”张毅没好气的瞪了张毅一眼,道:“如今我大唐乃开明盛世,海纳百川,朕亦非昏庸之辈,只要你的方法可行,朕自然会对你有一个公道的判断!”
张毅可不会把自己的希望的抉择权就这么交到别人的手上。
“陛下,小臣自然相信您的判断绝对会非常公道!”张毅立刻道:“不过小臣在说接下来之前想要给陛下讲一个故事,不知道陛下可有兴趣?”
说到故事,李二就来了兴趣,他心里寻思着到要看看张毅这小子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当下,李二便点了点头,示意张毅讲。
张毅拱手道:“话说东周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人曾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
然而经玉工辨识之后,却认为是石块,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随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仍以前罪断去右足。直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
张毅的话很简单,几句话便将故事讲完,然后便静立一旁等候李二的反应。
“和氏璧!呵呵!”李二的脸色立刻就变得难看起来,盯着张毅怒道:“按照你的故事,你莫非是想告诉朕,朕乃是一个有眼无珠之辈不成?”
对于和氏璧的典故虽然因为文化的普及问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李二却非常清楚,对于张毅口里的这个故事他非常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可是张毅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面讲出来,他便理所当然的将张毅自诩为未被雕琢的璞玉,而他便是那有眼无珠的帝王。
“陛下就如此看待这个典故?”张毅不答反问,道:“陛下在这个典故中看到的是有眼无珠,为何小臣看到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第224章 分而化之
听到张毅这么说,李二顿时一愣,皱了皱眉之后,才问道:“那你是何意?”
“陛下,小臣在这个典故当中看到了五个字“实践出真理!””张毅再次拱手道:“正如典故中,汴和得璞玉经二王而不得识,若非文王好奇。。。。呵呵!陛下,您觉得汴和的下场会如何?”
“宝玉蒙尘,汴和的处境自然凄惨!”
“不错!假如不是文王的一时好奇让人剖开顽石,恐怕便没有了那和氏璧,自然也不会有这一段典故!不过,陛下,正如小臣刚才所说,实践出真理。
如果任何事情都只是依靠经验来判断对错的话那么很多时候也许会让人判断快速,但是却并不是绝对的正确!而小臣之所以讲这段典故的主要目的便是想让陛下知道,任何的事情在没有发生之前,一切其实都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