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律 (第3/4页)
自从开始研读那部厚重的《秦律》之后,秦臻方才真正深刻的领悟到,秦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强盛,其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和力量究竟何在。
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这部律法实在是有些过于严厉苛刻了。
就拿之前他在赵国的经历来说吧,在那里,他可以随心所欲的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只要掏出足够多的钱财,甚至还能够轻轻松松的雇人干活或者买下一辆马车。
可如今身处秦国,情况却截然不同。
在这里,摆摊这种行为被明令禁止,毫无商量的余地;不仅如此,就连购买马车这一简单的愿望都成了一种奢望。
在秦国,人们日常出行所能选用的代步工具,都受到了极其严格的限制,必须与个人所拥有的权力和社会地位相匹配才行。
普通的平民百姓,唯一的选择就是依靠自己的双腿艰难前行。
哪怕他们辛辛苦苦积攒下了一大笔财富,也依然没有资格购置马匹或车辆用于出行。
因为在这个国度里,一切都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不容丝毫逾越。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律法也是在变相对老百姓施加压力,激励他们在耕战体系之中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努力提升自己的爵位,从而获得更高的待遇和更多的自由。
不仅如此,就连出行活动的范围也是受到诸多限制的,绝对不可随心所欲的四处走动。
即便有人幸运的拥有了马匹,这看似便捷的交通工具其实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因为律法明确规定,每五户人家编为一伍,每十户人家组成一什。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居住地,并且邻里之间还要互相监督、互相检举,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却没有及时告发,那么整个伍中的五户人家都会被一同治罪。
此外,每隔三十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传递消息,而每十里便设有一座亭子,负责巡逻的亭长需要不停的在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巡查。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饲养家禽这样普通的事情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养鸡必须要远离粮仓,以防止鸡对粮食造成破坏;而且每户人家所能养殖的家禽数量也是有限定,一旦超出规定数量且并非必要饲养的家禽,就必须将其出售处理掉。
最不可思议的是,哪怕是在发明创造方面,同样存在着种种限制。
自从商鞅实施变法之后,他为每个人都添加了籍贯信息,并详细记录了各自的职业。一旦确定了从事的职业,那就必须专注于此,律法严格规定同一类人只能从事一项特定的工作,绝不允许跨界行事。
,!
这种种严苛的规定和限制,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格外拘束和刻板。
官吏就更加严格了,官吏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分内之事,别的不能掺和。
这些繁多且严密的规定与约束,宛如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牢牢的禁锢住了人们那原本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只要有人胆敢逾越籍贯上明确标明的既定职业范畴,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严厉的惩罚。
《商君书》也强调了,想晋升或者获得爵位,唯有依靠耕战这两条途径方可达成目标。若是逃避,这样是对秦国不利的。
如此一来,秦国就变成了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在这个国度里,每一个人都需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各自的职责。
通过这种方式,确实能够在短期内迅速促使秦国变得强盛起来,但从长远角度审视,这般做法无疑极大程度的遏制了民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毕竟,当所有人都被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与框架之中时,又怎能期望迸发出那些充满创新精神与独特构想的火花呢?
长此以往,或许会使得整个国家逐渐失去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