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3/5页)

种是兄终弟及,一种是父死子继。但兄终弟及是建立在兄长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的,可朱标有一个儿子朱允炆,年满十六,正好成年。

朱允炆聪明好学,孝顺听话,完全继承了朱标的宅心仁厚,温文尔雅,朱元璋对这个长孙那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加上他对朱标的喜爱再转移到孙子身上,还真分不出来朱棣跟朱允炆的分量谁更重一些。

于是,这才是朱棣皱眉的真正原因。

而且……这其中还有些芜杂之事,说不清,道不明。

第二十一章、太子驾薨

话说朱棣听到道衍的话,心中犹如巨石入海,激起千层巨浪。加上想到过去一些芜杂之事,心中郁郁。而道衍愣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出声询问:“王爷有疑虑?”

朱棣回过神来,弯起唇角一笑:“先生神机妙算,不妨猜猜本王的疑虑为何?”

道衍笑而不语,指尖浸入茶中,沾湿了在桌面上写下两个字,朱棣起身上前,看了一眼,也以手指沾了茶水在旁边写下两个字,道衍看后,抬手将桌面抹净,与朱棣相视而笑。

朱棣叹了口气:“先生果真是神算。”

“神算与否在心不在人,目前的局势下,王爷心中所想并不难猜。”

“那先生可有解法?”

“需要什么解法?”道衍反问他。

朱棣愣了愣,半晌之后才明白过来,遂恭手行礼:“多谢先生提点。”

“哈哈哈……”道衍摇摇头,“王爷是有大智慧的人,一点则通,贫僧岂敢担提点二字。”

“可这关键时候,还是要靠先生点拨那么一下的。”

道衍说得没错,需要什么解法?这只是一个机会,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结果。如果他将这个机会看得过重,万一机会不属于他,他必定输得惨烈。但只要放开心怀,不将此次机会看做是机会,以平常心待之,自然无需任何解法。反正,不管朱元璋最后立谁为太子,对他来说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没有人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可以和朱标媲美,自然好对付得多。

这么一想,朱棣倒也豁然开朗起来。

只是道衍适时又点了他一句:“早做准备亦是有必要的,毕竟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这个本王明白。”他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道衍点点头,从椅子上站起来:“既如此,贫僧就先告辞了。”说完话瞥了朱棣一眼,假咳了两声,再开口时竟不似刚才的正经,“千万别留和尚我吃饭,和尚见不得王爷打回来那些猎物,贫僧得回去替他们超度超度。阿弥陀佛!”

朱棣扶了扶额角,脸上写满了 “又来了” 三个大字。这老家伙一谈完正事,嘴脸就开始变成这副老顽童的模样,让他每次都接受不能,这么多年了也还没有适应。

道衍说完也不等朱棣开口,径直朝门外走去。一只脚刚踏出门槛儿,就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退了回来,附到朱棣耳边神秘兮兮道:“刚才过来时,我见到炽殿下了。”

朱棣挑了挑眉:“肯定还有下半句吧?”

“什么都瞒不过王爷。”道衍笑笑,习惯性的捋捋胡子,皱起眉头又恢复成那个一本正经的道衍,“贫僧走之前给殿下卜的那一卦,王爷可还记得?”

“记得。”朱棣也正色起来,“先生说炽儿此去北征,凶多吉少,恐有性命之危。”

道衍点点头:“没错。可贫僧也说了,炽殿下的卦虽然是死卦,但又隐含生机。王爷也正因为如此,才同意带炽殿下北征。”

“本王以为你说的,是逢凶化吉的意思。”可他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换了个魂儿。若不是当初那一卦隐隐有些玄机,他还真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那卦太过诡异,贫僧参悟了许久也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