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四 (第1/6页)

好书推荐: 精真之马 道門入侵

《易经》本来是圣人观察宇宙自然万象而建立的方法,旨在向人们显示"明德、亲民"的大道,并非只是为了占卜吉凶而已。后世的学人,舍本逐末,于是《易经》在他们那里沦为了技艺和数术,实在悲哀啊!

试观每卦之大象,其语言多剀切详明。如乾卦,则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则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请看看每卦的大象,其中的语言大多切中事理,详尽明了。例如乾卦,就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就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六十四卦之大象,可录之一幅,以为立身行道之准。将由此以继往圣,开来学,岂区区然只成一算命之艺,以求糊口而已哉。

六十四卦的大象,可以录成一幅训诫,以做为立身行道的准则。由此便可以继承已往圣贤的道脉,开辟未来的为学之路,哪里只是小小的只成一个算命的技艺,以求糊口活命而已呢?

吾言不足为轻重,试熟读各卦之大象,自可悉知,况各卦之全文,及一部之全文乎。

我的话不足为轻重,请熟读各卦的大象,自然可以完全了知,更何况每一卦的全文,以及一整部的全文呢?

易乃圣道之源也,故孔子读至韦编三绝。年将七十,尚期天假以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何如哉。愿深长思之,则幸甚。

《周易》是圣人之道的源泉,所以孔子读《周易》读到串书的皮绳断了多次。将要七十岁的时候,仍期望上天赐与时年,来继续学习《易经》以免除大的过失—— 孔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如何呢?愿你深长地思考这些,则非常庆幸!复黄智海居士书

接手书,知修持严密,欣慰之至。五旬外人,兼以事务多端,只好专修净业。若泛泛然研究,或恐经论不能大通,净业反成副事。

接到你的信,知道你修持严密,非常欣慰。五十多岁的人,再加上事务繁多,只好专修净土。如果泛泛然研究,恐怕或许经论不能够大通,而修行净土反倒变成了次要的事了。

所言性心意之分别。心,多约体而言。意,即念虑,乃心之用。性,则约心体之不变动者为论。若泛言之,心性皆可通称,而意则必指其念虑而已。

你所问的:性、心、意三者的分别。心,大多是就"体"来说的。意,就是意念和思虑,这是心的"用"。性,是指心体当中不变动的部分而言。如果宽泛的说来,心、性可以相互通称,而意则必定是指我们的意念和思虑而已。

然心有真心,有妄心。言约体者,乃指真心。妄心亦属念虑,乃心体上之妄念耳。

然而心有真心,有妄心。前面所说就"体"而言的,是指真心。妄心也属于意念思虑,是指心体上的妄念罢了。

藏通别圆四教,乃如来随众生根机,说相契之法,有此等义,故智者依义而立此名目。

藏、通、别、圆四教,是如来随顺众生根机,分别为之演说的相契合的法门。首先有了这些义理,后来智者大师依着这些义理而确立了四教的名目。

藏教,为小乘根性,说经律论之三藏,故名藏教。大乘亦有三藏,此单指小乘说耳。

藏教:为小乘根性,演说(小乘)经律论三藏,所以名为藏教。大乘佛法也有经律论三藏,而此处是单指小乘来说的。

通教,乃大乘初门,以根机不同,钝根则通前藏教,利根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

通教:是大乘初门,因为众生根机不同,钝根则通前面的藏教,利根则通后面的别教、圆教,所以名为通教。

别者,各别,此教独菩萨法,所有教,理,智,断,行,位,因,果,一一各别,未能如圆教之圆融互摄,故名别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