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四十八 (第3/7页)

无可分,亦无可合。随机得益,随益立名。上根一闻,顿了自心,圆修道品,即名为宗(此约后世说,当初但只圆顿教耳)。中下闻之,进修道品,渐悟真理,即名为教。

释迦如来演说经典,诸位祖师造作论着。宗门和教下这两个法门,原本就是同一个佛法。从来就没有分离过,也没有相合过。佛法只是随着众生的根机而让其得到利益,随着其能所得利益而建立名称。上根机的众生一听闻到佛法,顿时了悟自心,圆修种种道品,因此就称之为“宗门”(这是针对后世而说,当初只是称为圆顿教而已。)中下根机的人听闻到佛法,次第进修道品,渐渐悟得真理,因此就称之“教下”。

及至像季,法流此土,人根聪利,多得闻持。率以记诵讲说为事。衲僧本分,向上一着,实悟亲证者少,说食数宝者多。以故达磨大师特地而来,阐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后世名之曰宗。

等到了像法之时,佛法开始流入东土,当时人们的根机聪明锐利,很多人有能力听闻记忆和受持,因此大部分人都以记忆读诵、讲经说法来作为修行之事。而于衲僧的本分之事,自心本性的向上一着,有真实体悟亲身证果者非常少,将佛法当做口头活计,说食数宝的人多。正因为这个缘故,达摩大师特地从西域来到中国,阐明直指人心之法,令人亲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后世之人称之为“宗门”。

既见本来面目,然后看经修行,方知一大藏教,皆是自己家里话。六度万行,皆是自己家里事。是以宗之悟解为目,教之修持为足。非目则无由见道,非足则不能到家。是宗教之相需而不相悖,相合而不相离也。

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后,再阅读佛经而修行,才知道全部的三藏经教,都是自己家里的话。六度万行的修行,皆是自己家里的事。如此便是以宗门的悟解为眼目,以教下的修持为双足。如果没有眼目则没有办法见到道路,如果没有双足则不能够到家。所以宗门和教下彼此互相需求而不相违背,彼此相合而不相离。

至于南岳天台,其究竟指归,大略皆同。故传灯指月二录,皆列二师于应化圣贤科中。而高僧传不列于义解,而列于习禅。是古之具眼知识,以宗教为一贯矣。及至曹溪以后,禅道大行。不立文字之文字,广播寰区。解路日开,悟门将塞。故南岳青原诸祖,皆用机语接人。使佛祖现成语言,无从酬其所问。非真了当,莫测其说。以此勘验,则金鍮立辨,玉石永分。无从假充,用闲法道。此机锋转语之所由来也。

至于南岳慧思禅师和天台智者大师,其究竟真实的指归,大略也是与达摩祖师相同。所以《传灯录》与《指月录》这二本禅宗语录,都将这二位祖师排列在“应化圣贤”这一科当中。而《高僧传》当中,不将他们列于“义解”之高僧,而列于‘ 习禅’ 之高僧。这乃是古代具有慧眼的善知识,他们将宗门和教门列为一贯。一直到了曹溪六祖大师之后,禅宗之道大为盛行。不立文字之禅门语录文字,广泛流布于天下各地区。知解之路日渐开启,悟道之门即将阻塞。所以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等诸位祖师,都用机锋之语言来接引学人。使参学者所记忆的佛陀祖师现成的语言,无从回答禅师所问的问题。如果不是真正了知确当,便没有办法探测其所说的究竟意思。祖师们以此来勘验学人,则黄金和杂铁便立时可以分辨,美玉和土石永远可以分清,使人没有办法假冒滥充,也无法破坏真正的佛法正道,这就是机锋转语的由来。

自后此法日盛,知识举扬,唯恐落人窠臼,致成故套,疑误学者,坏乱宗风。故其机用愈峻,转变无方,令人无从摸索。故有呵佛骂祖,斥经教,拨净土者(如此作用,南岳思大师两句道尽,曰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认做实法,则罪同五逆矣)。

自此以后,禅门之法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