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印光法师文钞白话文解释二十九 (第1/7页)

好书推荐: 精真之马 道門入侵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这些境相,是相,还是非相呢?是五蕴,还是非五蕴呢?如果是相,是五蕴,那就都是应当舍弃的,还有什么值得宝贵的呢?如果非相,非五蕴,那么能看的念头尚且不可得,这类境相,又从哪里产生呢?

古云,学道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正阁下贴切之对症妙药也。

古德说:学道之人不识真,皆因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正是你贴切对症的妙药啊!

禅岂可妄以己意参乎。当此一念起时,直须看其落处。不在此处着力,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犹以为得,岂不大可哀哉。

禅怎么可以随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参呢?当此一念生起时,直须看住它(此一念)所着落的地方。如果不在这件事上着力用功,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却还以为有所得,岂不是太悲哀了吗。

虽然,光非禅客,绝不以禅学教人。此不过以阁下不识其境,为邪正是非,不禁稍为辩析。倘阁下欲高竖禅帜,以大彻大悟为事,当更参禅宗大老。

虽然对你说了这些,然而我并不是参禅的人,也绝对不用禅学教导他人。只不过因为阁下你不能辨认其中境界的邪正是非,不禁稍微为你辩析罢了。倘若阁下想要高竖禅宗的旗帜,以大彻大悟为事业,那么应当去参访禅宗的大德长老。

如曰吾于即生决定要了生死,请将参禅之念,抛向东洋大海外。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决定可以满其所愿。倘不依净土法门,所有修持,皆成人天福报,及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欲了生死,断难梦见。

如果说你决定想在这一生中了脱生死,就请将参禅的念头,抛向东洋大海之外。从此依从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那么仗着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决定可以满足你的愿望。倘若不依从净土法门,那么所有的修持,就都成了人天福报,以及未来得度的因缘而已。想要了脱生死,断然难以梦见。

欲知禅净之所以然,非博览禅净诸书不可。即能博览,倘无择法智眼,亦成望洋兴叹,渺不知其归着。是宜专阅净土着述。

想要了知禅宗净宗的所以然,非博览禅宗净宗诸多书籍不可。即使能够博览,倘若没有择法的智慧眼,也成为望洋兴叹,渺然不知其中的归趣和着落。所以应该专门阅读净土着述。

然净土着述甚多,未入门人,犹难得其纲要。求其引人入胜,将禅净界限,佛力自力,分析明白,了无疑滞。语言显浅,意义平实,为研古德着述之初步向导者,其印光文钞乎。祈息心研究,当自知之。

然而净土宗的着述很多,没有入门的人,还是难以把握脉络和关键。如果想要从这诸多着述当中,挑出一部来—— 它的内容引人入胜,将禅宗净宗的界限,佛力自力的差别分析得明明白白,丝毫没有疑惑和滞塞;并且语言显浅,意义平实,适合作为研究古德着述的初步向导—— 这就是《印光文钞》了吧。祈望你静心研究,自然会知道了。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蕅益生于明末,没于清初。一生弘法,皆在南方,未曾一到北地。兼以顺治初年,南方多未归服。故大师于崇祯升遐,明图版荡之后。凡所着述,但书岁次,不书国号及年号耳。

蕅益大师生于明朝末年,圆寂于清朝初年。他一生弘扬佛法,都在南方,没有一次到过北方。又因为在顺治初年,南方大多还没有归服清朝。所以自崇祯皇帝自尽于景山,明朝的版图发生动荡之后,蕅益大师所有的着述,都只写上甲子年岁的次序,不写国号以及皇帝的年号。

及至福建宁波,各处归顺之后,不一二年,即入涅盘。而台宗有仿之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