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3/5页)
的地步。有的地主家资至“三亿七千万”,有的家中养“食客常三四百人”。当个地方官竟能“富及十世”。灾荒时百姓冻饿死是常有的事。桓帝时,北方人民严冬无衣,只能卧草中取暖,在饥饿的驱使下,人吃人的野蛮场面,不断地重演,就连夫妻也有相食、产子也有杀掉的。*带给人民的不只是贫困,还有凌辱、折磨、杀戮。这种情况下,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给奄奄一息的东汉政权以致命的一击。
东汉政权为什么刚刚经历了六十多年便开始走下坡路,其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东汉开国者的成份和结构。刘秀等人本为豪强地主,因而上台后便竭力维护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只是迫使地主阶级改变了代理人而已,其统治基础并没太大的变化。
历史学家们一般把汉帝国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代。其理由除了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有一个王莽的“新”政权外,还因为东汉的建立乃是经过了一番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尽管如此,东汉与西汉仍可视为一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东汉的国体政体基本上和西汉一脉相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制,但它还来不及施展抱负便一命呜呼了!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真正实践者是汉帝国;不仅如此,这个朝代独创的许多典章制度和立国方针(如独尊儒术、重农抑商等)被多个朝代沿用,它留下的文化遗产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如汉赋、书法、造纸术等);这个由平民创立而非贵族世袭的王朝享国达四百年之久,在公元前后各经历了二百多年,全盛时期国内人口达六千多万,势力范围和今天中国的疆域面积相当(汉王朝的疆域在汉武帝是东起朝鲜半岛东海岸,西至遥远的西域,北至阴山大漠以北,南至今越南中部);在世界历史上只有同时代的罗马帝国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后来的大唐帝国可以与之并驾齐驱;很多时候,它甚至被视为我们名族的代表和象征(汉人、汉语、汉字、汉学)。
第一章:秦砖汉瓦(12)
但是,同为汉朝,西汉在其开国六十年后迎来了中国封建盛世的第一个高峰:汉武帝采用软硬兼施、文武并用的手段,统一了政权、统一了财政、统一了思想。在他的统治下,西汉疆域广大、文化繁荣,丝绸之路延绵万里直抵欧洲,中华文明传播四海,天下归心。而反观东汉,在其迎来开国六十年之际却是一片破败景象:帝国的最高权力或为外戚所把持,或为宦官所窃取;土地兼并越来越重,流民、饥民越来越多;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贫民百姓流离失所。
同为汉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境况呢?
西汉迎来开国六十年后的皇帝为汉武帝,东汉迎来开国六十年后的皇帝为汉和帝。考察一下西汉、东汉开国前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汉武帝、汉和帝的执政背景,我们便可以分析出西汉强盛而东汉衰败(在开国六十年之际)的历史成因。
和东汉相比,西汉在迎来开国六十年之前经历波折,而这些波折都是东汉所不曾经历的或先天缺乏的。
西汉开国前推翻秦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其规模、激烈程度远非东汉建国前的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可比。
西汉的建立,标志着关东六国隐性的联合力量战胜了以关中为中心的秦国旧势力;标志着刘邦、萧何等平民势力战胜了秦朝的贵族势力(甚至包括项羽等破落贵族势力),西汉的建立,极大地扫荡了旧政权的基础;而反观东汉,虽然在建国前也历经农民起义,但对旧政权基础的打击并不彻底,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本身就是豪强地主,东汉建立后,很多典章制度都沿习西汉,很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现象并没消除(如土地兼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