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惧官刑僧俗双认罪,伸正义乡人呈诉状 (第1/2页)

好书推荐: 巍巍大明

刘大人在城隍庙听完女尼的招供后,从后门离开,回到了衙门。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吩咐张禄准备升堂。

承差朱文接到命令,赶紧去城隍庙把王明和女尼带到了衙门。王明带着女尼走进大堂,心里直犯嘀咕:“这刘大人到底搞什么名堂?”

刘大人坐在公位上,开口问女尼:“女尼,你到底招不招?”女尼回答道:“大人,我没杀人,招什么招?”刘大人微微一笑,说:“你别急,等会儿就知道了。”

接着,书办拿出女尼的口供,递给女尼。女尼一看,心里明白了,原来昨晚的城隍是刘大人假扮的。女尼后悔不已,心想:“这下完了,自己被算计了。”

女尼咬咬牙说:“大人,我招了。是张立因奸不允,杀害了我妹妹素姐。”刘大人又问:“那尸体在哪里?”女尼说:“埋在莲花庵后院。”刘大人再问:“人头为什么扔在官井里?”女尼回答道:“张立本想把人头扔到仇家赵洪家,可那天赵洪家有事,没能下手,就扔到官井里了。”

这时张立也被带到堂前,女尼对他说:“我都招了,你也别再抵赖了。”张立无奈,也只好承认了罪行。

刘大人听完两人的供词,吩咐书办记录口供,让张立和女尼画押。然后把他们关进了大牢。

接着刘大人让王明抱着那个盐腌的死孩子,准备去高大人衙门交差。王明心里直抱怨:“这叫什么事儿啊,我这承差成了抱孩子的了。”

刘大人来到高大人衙门,把张立和女尼的口供交给了巡捕官。巡捕官进去通报,高大人看完口供后,心里既高兴又惊讶。高兴的是刘大人能把无头公案断得这么清楚,惊讶的是刘大人不惧上司,不好对付。

高大人心想:“这刘罗锅太厉害了,我得把他打发走,省得给自己找麻烦。”于是,他让来福告诉刘大人,自己染了风寒,暂时不用处理事情,让刘大人回衙门去。

刘大人回到衙门,处理了一些日常事务。一天早上,他正准备升堂断案,这时一个人走上堂来,跪在下面。

这案子可真是一波三折,刘大人凭借着智慧和手段,让僧俗都认罪伏法。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关注刘公案。

刘大人在堂上正准备退堂呢,突然有个叫王可用的人急匆匆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大人呐,南门外五里处有座五道庙,里面死了个乞丐,小的身为地方,不敢不报告,这是呈报单,请大人过目。”刘大人接过呈报单一看,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南关地方王可用,向大人报告,聚宝门外五里处,有个乞丐身亡。年纪大概五十来岁,麻脸身高四尺,身穿蓝布旧夹袄,腰系麻绳,旁边放着一根竹杖,还有个小竹筐,里面盛着破碗,除此之外再无别的东西。”

刘大人看完,立刻吩咐准备轿子,他要亲自去查验一番。轿夫麻溜地把轿子抬到跟前,刘大人坐上轿子,在执事的簇拥下出发了。一路上,刘大人透过轿窗往外看,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买卖应有尽有,就跟京城一样热闹。

很快,轿子来到了五道庙前。刘大人下了轿,把公案设在庙前。他举目打量这座庙,只见庙不大,孤零零的一间房,四周没有围墙。刘大人坐在公位上,让仵作去查验尸体。仵作进了庙,叫人把尸体的衣服剥下来。刚解开衣服,发现尸体怀里藏着一张纸。仵作把纸拿出来,回到公案前,跪在地上说:“大人,这张字帖是从尸体怀里掉出来的,小的不知上面写的啥,特来报告。”刘大人接过字帖一看,原来是一首诗:“自幼生的是野流,手提竹杖过江头。宿水餐风吟皓月,带露归来唱晚秋。两脚踏遍尘世界,一生历尽古今愁。从今不傍人门户,街犬何劳吠不休?”刘大人看罢,心想:“这是个有学问的隐士啊,把这首诗呈给皇上,也不枉他留诗的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