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116集《妙法莲华经》 (第3/10页)
能够激励众生的精进。
卯四、喻本实不灭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个父亲看到儿子在他暂时离开的时候就努力地服药而痊愈,就很高兴了,不久之后再一次地到来。
现在有一个问题,诸位!佛陀离开以后到哪里去了?当然回到法身了,所以他能够再回来。就是说,佛陀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再来娑婆世界,然后离开以后再来?就是他背后有一个本门在支持他,所以本实不灭。就是说,佛陀凭什么能够片段地片段地度化众生?因为法身常住,他有一个根本在支持他。
其实,佛陀的法身就是随时知道(后面经文会说)他随时知道哪些人善根成熟了。你不用跟佛陀讲,你的往生的善根成熟了,阿弥陀佛绝对知道,他的法身一定知道。他也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来跟你感应道交的。所以,佛陀为什么能够精准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时候该离开?因为佛陀的法身是常住不灭的,这个是本门,是迹门的一个根本,它永远支持迹门,知道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时候该消失。所以佛陀是用二门度化众生。
丑二、治子实益喻、喻上总结不虚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诸善男子!于汝意云何?难道真的有人能够说这个良医的暂时离开是犯了虚妄之罪吗?难道他放弃了救拔诸子吗?“不也,世尊!”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诸位!佛陀的现身说法,不在于寿命长短,也不在于长期陪伴,关键是怎么样做对我们能够产生真实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真实不虚。佛陀所做的一切都是让你增上的,他觉得离开对你有好处他就离开。他离开你以后,觉得你善根成熟,又再出现。所有一切只有一个目的——让我们得到真实的受益。
子二、合法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前面是一个譬喻,良医治子喻。这以下合法。
“佛言:我亦如是。”佛陀成就法身以来,法身的寿命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的时间,那么可以说是佛寿无量。为了救拔众生故,佛陀的应化身就不断地示现出生,也不断地示现灭度。那么在一生一灭当中,你不能够说我是虚妄的,违背了我度化众生的本愿。不是的。因为这个对众生是有帮助的,是得益的。也就是说,佛陀度化众生的模式是非常圆满的。你看佛陀的模式是双向的,两种轨道:一个是本门的法身常住,一个是迹门的三世益物。
这么圆满的度化众生的模式,但是有一个地方是一个问题:佛陀不能够去改变我们的善根。这点佛陀做不到。佛陀只能够善巧地引导我们的善根,让它慢慢成熟。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其实我们是否得度,是操之在我们自己了。你想想看,佛陀法身常住,他随时跟我们感应道交,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得度,有些人不得度呢?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个,就是皈依的善根。你不能长时间没有修三皈依,这是很可怕的。就是你身也不拜佛,口也不称念佛号,内心也对佛陀的佛像不生恭敬。
借相修心嘛。你看我们修一心三观,要即空,还要修即假。你看我们在修空假中三观的时候,拜佛,“能念所念性空寂”,对不对?安住一念的清净心,离一切相。但是,“感应道交难思议”,就是让佛陀的佛相在一念心性中现出来,“我此道场如帝珠”,就是所谓的利用假相来修心。所以,空假中三观就是先回到一个清净心的平台,然后把佛相现出来;现出来以后,你这样子透过对这个相状的礼拜、赞叹、恭敬,欸,你的内心产生了善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