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58集《妙法莲华经》 (第2/7页)

面工作,不再领工资了,这个时候他就有资格继承家业了,就是“不求自得”。这个地方是一个总说。就是他一开始求涅盘、求安稳,到最后他什么都不求。你什么都不求,那真如本性的门就打开了。

我们经常说,诸位!这个世间上,你在修佛法,有两个人会回报你:你一直想求,那因果法则的门就打开了,因果会回报你。但是我要提醒你,当因果回报你的时候,烦恼业力也会加诸在你。凡夫的因果法则,是“有烦恼故,有诸业障故,有老病死故”。如果你说,我布施我无所求,我的目的只是开显自性的功德。当你拒绝了因果,真如的门就打开了。反正你只能够有一个,你不能又要因果、又要真如。就是说,你一定要有所求,那也可以,“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你要有所求,你就永远打工吧,这个真如的门就关起来了。

这个地方,“无上宝聚,不求自得”,是整个《法华经》的思想。就是,你该怎么修还怎么修,但是当你放弃有所求的时候,真正的无上宝聚就打开了。

,!

这是一个略说。

这以下广说,用譬喻,颂譬喻广说。这譬喻里面有四段。我们看第一段,舍父,“背父逃逝”。

譬如童子 幼稚无识

舍父逃逝 远到他土

周流诸国 五十余年

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譬喻。譬喻说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年幼无知,所以一时地颠倒妄想,心向外求,可能求财、求色、求名,各式各样的妄想,然后就怎么样呢?就舍离了父亲,远离了自己的家庭,然后到六道里面轮回,经过了五十余年,经历了整个六道轮回。

当然这个地方的舍父逃逝,在古德的注解里面强调了一个观念,就是说,虽然这个儿子舍父逃逝,但关键是他确认了父子关系。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在大乘佛法里面或者小乘佛法里面栽培善根,你就确认了父子关系。不过这个地方,《法华经》并没有把人天种性的列进来,就是说,善根必须要跟出世道相应的,你只是修人天善法,佛法是不同意这个叫善根的。就是说,首先你一定要确认你具足大乘的善根,不管你是读什么经典,这样子你就确认了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表示什么?父子天伦不可失隔,就算你后来流失了,但是佛陀一定会把你找到,长跟远而已了。就是金刚种子是退而不失的,蕅益大师给它四个字,叫“究竟不退”。所以这个童子再怎么样幼稚无知,再怎么样舍父逃逝,关键是他曾经是这个长者的儿子,这个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要你栽培过三乘的善根,那佛陀就总有一天会跟你相遇的。这是第一个,过去善根的栽培,当然,可惜的是他后来退转了。

退转以后,我们看佛陀怎么样想办法来救拔他。我们看第二段的“求子中止”。

其父忧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顿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娱

其家巨富 多诸金银

砗磲玛瑙 真珠琉璃

象马牛羊 辇舆车乘

田业僮仆 人民众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国

商估贾人 无处不有

千万亿众 围绕恭敬

常为王者 之所爱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诸缘故 往来者众

豪富如是 有大力势

前面是介绍这个流浪的儿子,这以下介绍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法华经》说这个父亲有两种身分。

先看第一个身分。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他第一个父亲代表的是大悲善巧,就是应化身。这个应化身他负责管的是哪一块呢?就是凡夫、二乘这一块,还没有栽培善根,还没有入圣道的。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