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集《妙法莲华经》 (第4/8页)
这就是所谓的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功德就是这样成立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蕅益大师的念佛处处有内观的力量在里面,所以他提出三力,“三力不可思议”:
佛力,弥陀本愿功德力。
法力。本愿功德力四十八愿太大了,临命终你不可能忆念全部四十八愿。谁忆念得住呢?哦,我要把它浓缩,浓缩成一句佛号,就法力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念、诵、听,创造一个音声,再把它听回来。下手易,成就高。
一般人解释就解释到这了,因为你念佛才往生。其实,你净土宗是不及格了。还有一个叫自性功德力,你临终要处在内观的状态才会往生。理由在哪里?请看下一段,你就知道如果没有内观后果多严重。
丙二、圆满佛号。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就是说,如果你不内观,你向外攀缘,好了,你要讲因缘所生法,我就跟你讲因缘所生法。如果你不内观,那我问你,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是差十万亿佛土,你怎么去呢?你告诉我你怎么去的?所以,你不内观,你就障碍重重:时间有障碍,空间有障碍,法界也有障碍。你一个生死凡夫,你凭什么受用佛的法界?
如果你从因缘所生法来看,问题重重,你很难建立信心。我随便问你一个问题你的信心就动摇了:第一个,你距离怎么处理?第二个,法界,你是一个业障生死凡夫,弥陀是功德庄严,你怎么就能够受用他的功德?请你告诉我,你怎么去的?你怎么受用?所以,你要向外攀缘,我不相信你会建立信心,除非你自欺欺人。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如果你向外攀缘,你想想,你这个信心怎么建立起来?
你说,欸,我什么都不想。你什么都不想,叫做迷信。你没有办法断疑生信,你只是逃避问题。
但是,你内观的时候,那问题就很简单了:因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咱们是一家人。所以你看蕅益大师,他是从内观的角度回答,他是从《法华经》的内观思想回答。我们看,就是十万亿佛土这么远怎么去。十万亿佛土,是你从向外攀缘的角度去讲十万亿佛土;从我们内观的角度,没有什么十万亿这种概念,没有十万、二十万的概念。请看蕅益大师的回答。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这么多的生死业力没有处理,为什么这个人他能够带业往生呢?他的理由只有两个:第一个,十万亿佛土,因为从一念心性的角度,它是没有离开我们一念心性,它是我们心性本具的。所以看得出来这个人是内观真如,他是一种安住的状态,他启动了自性功德力。第二个,我们也不要执理废事,内观真如还得要怎么样?外顺弥陀。他理观还得事修。他能够一方面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又能够启动佛号的音声,仗自心的佛号,所以他是把心力跟佛力结合。
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明亮的镜子。镜子当然是寂静的,就像一个人内观真如、启动一念心性一样的清楚。那么你又带动了佛号,又忆念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那么它自然能够照了十层的山水楼阁。而且这个是怎么样?“层数宛然”而没有远近的差别。在空间上没有远近;在时间上,“一照俱了,没有前后。”所以,你如果是把所有的净土宗的修学都拉到一念心性,那叫做超越时空;或者说超越因缘所生法,就是这样完成的。
,!
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