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集《妙法莲华经》 (第4/8页)

,你虽然是外来的,但是我已经把你当作儿子看待了。但是,这个穷子是怎么想呢?虽然老板对他很好,这个人还是怎么样?“客作贱人。”说我还是打工的,你对我好是一回事,我不敢直接承认我是你的儿子。

我们从这段经文来看,等于是创造双赢了。看这个情况,穷子很高兴,叫做“虽欣此遇”。因为穷子的目的是什么?他要离开痛苦。小乘佛法,对于成就功德庄严,它没有这个本事给你;但是怎么离开三界、怎么消除三界的业力、怎么解决生死的痛苦,是它的专长。

所以四念处大小乘共修,净土宗也要修,因为你厌离娑婆。你不修四念处,那你厌离娑婆就是个空话,你怎么厌离娑婆呢?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轮回的原因,除了业力以外,就是我们喜欢三界的果报,就爱取,没有爱取是不能够滋润业力的。所以净土宗,我们前面说过,净土宗是要内心做出改变才会往生的。不是说你把佛号拿来念一念,然后你就会往生了,按照正常情况是不会往生的。因为你往生你要带业往生,既然是带业往生,你不能把十二因缘那个转盘转得这么炽盛。

所以,佛法解决生死问题,那比外道高明多了。我们说过,外道就修苦行,说,我有生死业,那我就赶快消吧。用痛苦来消业障,你消到什么时候?所以苦行不是办法。佛陀说,业力有一个开关,就是我爱执,那种主宰性。你把那个“我”拿掉,那个轮盘就不会转动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生老病死,你把那个无明关掉,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生老病死灭,那个无明就是我爱执。从分段生死来说,那个无明就是我爱执。

所以,佛法的善巧,是从根本去关掉开关。外道是从枝末上——我有业力,我要消业障,所以我这一天就吃三颗米,日食三米;要么就是整天泡在水里面,要不然就是用有刺的植物放在床上,就卧在刺上,用种种苦行来消除业障。不可能的!这个地方就是说,离开痛苦,方法就是证得我空的真理,没有其他的方法消除生死业力。

所以到此为止,达到了双方都满意。那穷子满意我们可以理解,穷子得到涅盘寂静,他没有痛苦了。那么父亲怎么满意呢?我们前面说过,父亲见到儿子是要把家产给他的。你别忘了,小乘的真理就是大乘的真理,这就是《法华经》的思想,声闻智断就是菩萨的无生法忍。就是说,只要你有本事,拉到佛法真如也好,进入空性——沾到真如的一点边也好,后面佛陀就有办法了。只要你入圣位,佛陀一定有办法把你带入真如,迟跟早了。就怕是你没有入佛法真如的一点,就是空性。我们说过空性没有离开真如。后面到了方等、般若,佛陀就有本事把它会归到一佛乘了,我们往下看就知道为什么佛陀满意。佛陀现在可以说胸有成竹,没问题了,因为一如无二如。

丑四、领付家业喻 分二:寅一、敕领家业;寅二、终付家财

寅一、敕领家业

让他领知家业,就是讲到方等、般若二时。看经文。

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我们知道,穷子从一个在外面流浪打工的流浪汉,到了大富长者家族打工以后,得到稳定的衣食,甚至于这个长者不断给他加价、加价、加价,他已经非常满意了。但是佛陀似乎是不太满意,还要给他一些增上。但是作为这个穷子来说,他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我们看佛陀后面要怎么样再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