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集《妙法莲华经》 (第4/8页)

开始修净土宗的人是对比的,你必须要很清楚地知道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这两种果报体有什么差别。这两个果报体都有快乐,一个是有过失的快乐,一个是没有过失的快乐,这是一个对比方式。“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没有三界的生命,你照样活得好好的,这是一个苦、乐的对比。

那这个地方当然会有法执:我这样子挺好的!你现在这样修是挺好的,但是你今天离开娑婆世界,你把娑婆世界定位作痛苦,这地方有问题。按照《法华经》的实法来看,果报没有痛不痛苦,是你自己的问题,就是你自己有业力招感出来的。你看初地菩萨,释迦牟尼佛来到人世间,他有痛苦感受吗?他没有感受。所以问题不在娑婆世界。诸位!因缘所生法永远没有错,是我们的业力所招感。

那怎么办呢?我怎么样能够厌离娑婆,又不障碍我未来的回入娑婆度有情呢?下面这句话就很妙了:“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娑婆世界,其实这种痛苦是唯心所现的,关键在这儿!这句话就够了。

诸位!我们每一个修净土宗的人,都希望能够用厌离心离开娑婆世界。但是请你注意,不要留下后遗症。那怎么办呢?你就说,我离开我唯心所现的那个娑婆世界。我再讲一次,诸位!你不是离开他的娑婆世界,你是离开你自己过去的业力所变现的、那个如梦如幻、那个影像的娑婆世界。没有一个真正的娑婆世界让你离开,你只是离开你自己的娑婆世界。这样子,一点法执都没有,就是“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其实按理论上来修法,这个偈颂应该倒着说,应该是“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然后再修“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应该要先回归一念心性,先入实法,再修权法,叫做“称性起修”。

所以诸位!《法华经》的意思就是说,你反正迟早要成佛,不管你愿不愿意。前面〈方便品〉讲得很清楚了,世界上没有阿罗汉这回事情,从凡夫到成佛中间的休息站都是假的,“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我不想成佛,我只想一个人在寂静涅盘待着。对不起,没有这个东西!就是你一定要成佛。所以,既然你别无选择,那你就趁早为成佛做好准备。就是你必须要“权实不二”。

就是,我们虽然知道三界离开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为未来的成佛之道做好准备。这就是为什么学过《法华经》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跟没有学过《法华经》的人到了极乐世界,他的功力有差别的原因了。你学过《法华经》,阿弥陀佛直接跟你讲大乘法,证得初地、八地;如果你没学《法华经》,可能佛陀还是为你讲方便法门,因为你因地栽培有问题。这个就是所谓的做好准备。

丑三、等赐大车喻分四:寅一、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寅二、诸子索车喻;寅三、等赐诸子大车喻;寅四、诸子得车欢喜喻

我们看讲义的丑三。

透过前面的回顾以后,我们来看经文,“等赐大车喻”。前面佛陀“为实施权”,开出了三乘的教法,把这些在火宅的诸子带出来。带出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地方有四段。

,!

寅一、父见诸子免难欢喜喻

看经文。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

“是时”,就是在这些诸子经过努力修学离开三界火宅那个时候,刚刚离开那个时候。长者看到三乘的诸子安稳得出,就是终于离开了三界火宅了。那么离开以后到了哪里去呢?“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在这个四圣谛的智慧的引导之下(四圣谛本来是四个智慧,但是你慢慢修了以后,就开出了四个安全之道)而离开了火宅。这是四个智慧产生的四个通道。这个通道到了哪里去呢?“露地而坐。”到了一片没有火的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